民政惠民生 民生系民心
——我县回眸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系列报道之社会保障篇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政工作服务民生、连接民心,不但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更关乎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016年,我县民政系统结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强化工作措施,着力于建设“三大民政”,深化“三项改革”,开展“两项活动”,各项民政工作进展顺利,多项工作取得了新突破,民政综合能力全面提升。我县荣获自治区“双拥模范县”荣誉称号;县民政局先后获得全国民政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并在自治区、市、县作了5次关于低保与扶贫、优抚、“两学一做”等方面的经验交流发言。
老有所养 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在这里我们不愁吃穿,下下棋,玩玩牌、打打球开心度过每一天。” 今年75岁,住在伯劳镇中心敬老院的黄成杰老人开心地对记者说。腊月严冬,尽管外面寒风料峭,敬老院里面众多老人却是一片老有所乐、其乐融融的暖心景象。总投资750万元的伯劳中心敬老院于2015年8月建成启用,占地15.82亩,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设80张床位,可入住80位老人。环境优美,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是伯劳镇老人们安享晚年生活的幸福家园。
2016年,我县各项老龄政策得到落实。全年共办理发放了老年人优待证432本,累计为2.5万名80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补贴733.58万元。春节、重阳等节日期间,牵头组织开展丰富的敬老、爱老慰问活动。总投资3000万元,总建筑面积15320平方米的民政项目园建设得到顺利推进。整个项目园工程可望在2017年投入使用。争取到自治区下达我县项目资金10万元用于三海街道三勤村、新圩镇沙路村老年协会开展养老互助服务试点建设工作,共承领服务人员21人,重点服务对象39人;争取到市下达我县基层老年协会项目17个,项目建设资金34万元全部拨付到位。投入资金50万元维修和改造了32所敬老院、五保村,进一步完善了养老服务机构设备。
低保兜底 适度提高困难群众保障标准 “感谢党,感谢政府给我的帮助,让我的生活有了保障。”伯劳镇扶贫低保兜底对象陈秩昌满怀激动地对记者说。据了解,陈秩昌全家人口3人,女儿在南宁中医院药学专业就读,儿子读初二。目前共享受农村低保3人,每月共得低保金450元,钱虽然不多,却能使他的生活有了最低保障。
2016年,我县稳步推进低保与扶贫政策有效衔接工作,充分利用扶贫成果和低保专项整治工作势头,加快审批速度。截至年底,全县共有已享受低保的贫困对象人数为10435户41947人,占贫困总人口比例的重合率达到56.02%。从2016年7月1日起,我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月均补助水平由原来的135元提高到150元以上;从2016年10月份起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年2700元提高到2865元,低保的兜底性扶贫作用有所提升。
救灾应急 妥善处置受灾群众和困难群众特殊需求 2016年我县争取到灾民生活补助资金492万元用于采购衣被、大米等救助物资,全县全年共发放救助衣被4.69万床、件、套,发放受灾群众生活救助资金47户4.09万元,共有9万多人次得到了救助,有效保障了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按时间节点做好因灾倒损农房恢复重建及维修工作。共投入重建、维修资金86.9万元完成2015年受灾害影响造成严重倒损的47户农房重建和97户损坏住房维修任务,重建工作均按区民政厅要求于5月31日前全部完成。共支付农房政策性保险金384.86万元(其中县财政配套96万元,自治区支持288.86万元)为33.76万户农户购买农村住房政策性保险。
拥军优属 完善双拥优抚安置体系 2016年以来,通过社会化发放全县6548名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金2649.8万元,共兑现2016年度烈军属优待金887.53万元,其中优待义务兵家庭719户发放优待金852.7万元,户均优待标准11860元,达到当地2015年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5%。全县共为516人(次)优抚对象解决大病医疗补助资金89.5万元,投入资金25.4万元解决75名优抚对象的住房、生活等实际困难。春节期间,共投入慰问资金134.2万元由县四家班子领导带头分组走访慰问驻灵(钦)部队官兵、优抚对象、村委干部等代表近3000人次。争取到自治区民政厅投入资金38万元购买优抚社工服务项目开展服务工作。共接收2015年秋冬季退役士兵245人,为238名退役士兵发放自主就业经济补助240万元,安置将7名转业士官就业。组织224名退役士兵参加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其中130人参加了汽车驾驶技术培训,共支付培训经费38万元。
关爱儿童 打造留守儿童乐园 “我们这个点是灵山县民政局购买的社工服务项目,这个点是其中一个儿童服务点,为儿童提供休闲娱乐,兴趣发展,行为纠正等方面专业的社工服务。” 南宁惠众社工服务中心派出社工陆林锋向记者介绍道。
灵城街道谭礼村委共有儿童1263 人,留守儿童110人,占儿童总数的0.89 %。该村人均耕地面积少,有大批的外出务工人员。为关爱特殊儿童,县民政局结合开展“儿童福利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创建了谭礼村“儿童活动中心”。自创建以来,通过引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整合社会资源,积极组织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快乐阅读、儿童暑期夏令营、游园等主题活动,开展针对性强、个别化个案辅导、沙盘游戏治疗等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丰富儿童文化娱乐生活。活动中心正常开放,为孩子们提供了校外学习、娱乐活动服务,有效解决了安全看护、困难救助、成长辅导等问题,成为孩子们喜爱的“儿童乐园”。
2017年,我县民政工作将立足于灵山经济的发展基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于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民政体制机制,深化民政事业转型升级。继续完善减灾救灾、双拥优抚安置保障、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城乡社区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事务管理服务等体系建设,筑牢民生保障底线。(灵山县政府网)
莫东培(左一)和县民政局领导慰问现役军属 莫东培(左)走访慰问贫困户陈凤伍 刘钦(右一)等县领导亲切慰问武警官兵(韦炳林摄) 民政部门走访慰问孤儿 社工在谭礼村儿童活动中心开展活动 伯劳中心敬老院老人活动室 伯劳镇中心敬老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