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塘村位于灵山县城南面,新圩镇往南五华里处的虎岭之下,距离镇上1.5公里,是全县著名的革命老村庄,曾为灵山的解放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全村只有1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共400多户、人口1950多人,耕地面积860亩、林地面积1250亩。村的背后是树林密布,群峰葱翠、连绵数里、雄伟壮观的虎岭。村前是一坵坵的良田,除产稻米之外,还有荔枝、龙眼、三华李等水果,尤其是香荔名扬省内外。 萍塘村内保存了许多有年份的古 建筑群,东大门古建筑群建于清朝中期,内是直线排列的德恭堂、推举堂、敬诚堂等五座格局相同的四进式庭院,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主体用砖木构建,主要的墙裙用三合土夯筑,防盗、防火、防潮。一个比一个完善,装饰一个比一个豪华。建筑雄伟,客家四进式围屋风格,发杨客家民风,但建筑整体上也都属于岭南派建筑风格。主要特点是围屋式房屋做法程式化,受宗教制度的影响,成熟的尺度和空间安排,纵深发展为若干进,每进有天井、庭院,但很浅,厢房也浅或无,作抄手廊,几个围屋式四合院串联构建,形成长方平面,先纵深增加院落,再次横向对称发展,中轴为堂屋,属三堂居,左右横屋和上堂外墙相连成围,正面三门,中间的堂屋为大门(正门),左右两侧横屋为小门(侧门),门前有禾坪、前护墙、半月形蛾眉月池塘。东大门古建筑群规模庞大的院群,独具匠心的结构,以及淡雅精美的木雕,异彩缤纷的石刻,反应了古代萍塘村人民卓越的建筑技术和巧夺天空的高超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他们世世代代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富贵平安的祈盼。 光绪年间,萍塘村邓政洽于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创办钟灵学堂,为灵山培育了一批学子。民国九年(1920年)其间,邓政洽成为灵山县议员(相当于现在的省人大代表),代表民意反对西南军政府总裁岑春煊、陆荣廷,授意将合、灵、钦、防4邑割隶广西的提议。在抗日战争时期,萍塘村孕育出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革命先烈。1937年旧历年初,邓政美在萍塘村组建一支有一百多人的“仙山乡抗日自卫队,该队曾开赴旧州打日寇。1939年11月,邓政美同宁可风等在新圩、檀圩筹粮筹枪组建“灵山青年游击队”继续抵抗日寇。抗日战争爆发后,萍塘村邓业懋、邓传孔(女)、邓业兢等一批热血青年,于廉中读书时在中共合浦地下党组织的指导下,与其他进步青年一起投身到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6月,中共灵山县特别支部委员会在萍塘村诞生。从此,萍塘村人民就在中共灵山县党组织的领导下,为打败日本侵略者,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实现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1949年12月5日,中共灵山县委员会和灵山县人民政府进驻灵山县城,宣告灵山县全境解放。 萍塘村是灵山县保存得比较好的古村落之一,2014年底被评为中国传统建筑群落之一,2016年12月被命名为广西历史文化名村,成为继大芦村之后灵山的第二个历史文化名村。2016年,上级投入200万元对古建筑群进行了修缮,恢复维修德恭堂、推举堂、敬诚堂等五座格局相同的四进式庭院。今年,将再投资200万元修建进村牌坊和对东大门环境进行整治及绿化,目前项目正在进行设计中,预计6月要完工,到时候萍塘村面貌将更进一步得到改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