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倒,师傅往这边偏一点倒!”近日中午时分,虽然烈日炎炎,但武利镇大沙村扶贫第一书记梁德瑜仍满头大汗地忙着指挥水泥车进行道路铺设。 笔者来到大沙村南二队路段,看到修路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铺着路,只见部分已经铺设好水泥的路段,仿如一条洁白的纽带,从这个村落弯弯曲曲飘向另一个村落,被树丛绿叶掩藏起来的乡间小道,虽不起眼,却承载着多少人脱贫奔康的热切希望。 武利镇大沙村作为今年的脱贫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9户,274人。虽然镇党委、政府及帮扶单位采取了有力措施,大沙村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生活有了很大改进,部分贫困户已经成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但村里面部分道路仍然存在行路难问题,给村民的出行和发展生产带来较大的困扰。 村民告诉笔者,“我们南二、南四队的这段路以前坑坑洼洼,每到下雨天,出行非常不方便。”通往大沙村南二、南四、大秧地等队道路主要为砂石路,而且部分路段曲折、坡度大,一到下雨天,路面泥泞,容易打滑,村民出行非常不便。 “南二、南四、大秧地等队一带产业资源丰富,但因交通限制,满足不了村民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帮助村民们脱贫致富,一定要想办法把路给修好。”驻村第一书记梁德瑜说道。 村民们深谙“要致富,先修路”道理,在村委党员干部以及驻村工作队的带动下,村民们积极响应,慷慨解囊自筹了7.5万元扩宽、平整了路面。受村民热情感染,村委干部及驻村第一书记积极奔走,为修路申请到了65.4万多元的项目资金。得到了上级的大力支持,大沙村南二、南四、大秧地等队总长2.5公里坑洼不平的泥土路修路进展顺利,目前80%的路段已经完成铺设,预计九月底全部竣工。 “党委政府给予了这么大关怀,帮我们修好了路,发展生产更有动力了,以后生活肯定会更好!”说到修路,白鸽养殖户劳英修难掩激动之情。 据悉,大沙村南二、南四、大秧地等队一带农业资源丰富,是大沙村白鸽、鸡、蛇、辣椒等产业项目发展的重要集中地带。今年,大沙村最大程度地整合和运用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着力对这几个村屯实施道路硬化改造,改善村民出行条件,为村民发展发展产业解决交通运输难题,为实现大沙村丰富的农产品更好地“走”出去提供了便利,进一步调动了大沙村村民们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积极性。(灵山县政府网)
修路工人们正忙着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