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主上真甜 于 2017-9-30 11:26 编辑
今天农历已经是八月十一了,一转眼灵山人的庙节已经来临了。
昨天经过荔香大道那边已经看到有人在摆摊卖水果,一箱箱的红富士、水晶,我跑过去和摊主闲聊了一下,他说做卖水果这一行已经好些年了,每年一到庙节就出路边摆摊,摆三个月左右,哪个地方有庙吃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一天下来也能卖出不少箱。
谈到这个庙节,家园网前几天还做了一个“庙王”的投票活动。要我说,灵山的庙实在是太多了,每个镇的每条村,村里的每个生产队,每家吃的时间不一定,要是全部收集起来,那得花费多少时间啊,这是个精力活。应该让网友们针对自家吃的庙写下时间,比如说:某某镇某某村吃某某月的庙,这样小编就可以整理一个合集啦。
不过吃庙的事情,有人欢喜有人愁。
欢喜的是又可以去吃喝玩乐了,呼朋唤友,三三两两组个队,一下班买上两箱水果,直奔主人家,凑几桌,谈天说地、吹吹水就可以坐等开吃,你跟他说麻烦?他当然很乐意去了,吃完拍拍屁股就走人了。
忧愁的是某些办庙会的主人家,一场庙会下来,要花费的金钱、时间、人力物力,这都一笔不小的开支。忙到最后,大概主人家连来吃饭的人都认不全谁是谁吧,完全没有小时候吃庙的氛围了。
每到庙会、领头这热闹的两、三个月时间里,对灵山的交通影响也是很大的。到处是车水马龙,平常时10分钟的车程,塞车能给你浪费1个多小时,一点一点的挪动,试过几次真是不情愿啊。
还有某些师傅是不是觉得自己是老司机了呢?吃了饭猜过码就直接开车回家,这其中酒驾的人不少吧,在桌上拼命的劝酒,等到发生交通事故我看这些人后悔也来不及了。
庙节从明清时代发展到现在,从一开始的祭祀风俗变成了胡吃海喝,有的人甚至在为请多少人、摆多少桌而进行炫耀和攀比,一场铺张浪费的表演,这种风气能延续到多久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