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3796|回复: 0

带你走进大芦村,探索那古老的秘密——第二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6 18: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相传,大芦村的地方原本是芦荻丛生的荒芜之地,十五世纪中期始有人烟,经过该村劳氏先民们的辛勤开发,到十七世纪初已发展建设成为拥有十五个姓氏(如今是十三个姓氏)人家并和睦共处的富庶之乡,为了使后辈不忘当初的创业艰辛,故而给村子取名大芦村。

timg.jpg

明砖清瓦依旧,雕梁画栋犹存,很多石梯和墙砖都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IMG_1099.JPG


古宅是大芦人的形。古人的足迹依然清晰,屋檐木门,工艺无不精湛,成为明清岭南建筑文化研究的瑰宝。

IMG_1006.JPG


   大芦村的劳氏古宅共有九个群落(居民点)十五个大型宅院,从明朝嘉靖二十五年到清朝道光六年(1546—1826年)逐步完成,这些古宅都根据地形傍山建设,山环路转,并且都是在宅前低洼地就地取材挖坭烧砖烧瓦,之后附形造势,蓄水为湖。各居民点间就以几个人工湖分隔,相距咫尺,又可守望相助,而且又各以始建时所在地的物产或地形标志命名,如樟木屋、杉木园、丹竹园、沙梨园、荔枝园、陈卓园、榕树塘、水井塘、牛路塘……等等。

现在,让我们先去参观镬耳楼

IMG_0966.JPG

   建于明代的镬耳楼,典型的岭南风格,其建筑布局按国字型建造。有门楼、主屋、辅屋、斗底屋、廊屋和围墙构成,二五布局,占地面积4460平方米。大芦村之古建筑,明朝嘉靖二十五年劳氏一族搬迁在此建造第一个宅院伊始,其后到清朝康熙二十八年陆续落成,历时近三百年,而且至今基本保存完整。这座建筑为什么叫镬耳楼呢?大家可以看一下门口上方两边的飞檐,因为它的样子有点像我们家庭里用的铁锅(镬)的把手,像两个耳朵,镬耳楼由此得名。其实,这种建筑风格是一个家庭身份的建筑标志,按古代说法,六檐高挑的住宅只有地位高、身份高的住宅才可做。
IMG_0977.JPG

   镬耳楼又叫“四美堂”。大芦古村劳氏第六代长房祖先劳协一之妻劳潘氏,天生丽质、贤惠淑德,嫁入劳门后,孝敬翁姑、相夫教子敬戒无违。但丈夫不幸英年早逝,上有白发老母、下有年幼四子劳潘氏悲痛欲绝而能顺变。以弱女子一人之力支撑着上下内外,三十余年如一日含辛茹苦,致使大芦古村劳氏长房丰盈不衰、书香继世,一门四秀联袂成材,而且深受她的懿德熏陶,个个言行端谨,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深的相亲敬重,故时人又称祖屋(镬耳楼)为“四美堂”。

   请大家看一下门口这一排四方木栏,这叫什么呢?这个就是九拖栊门。当晚上要关门时,先拉上这九根木头,外面就很不容易进得来。它的作用有点像今天的防盗门。

IMG_1063.JPG

这些横木是用铁藜木做的,有400多年历史了,到现在还没有虫蛀

IMG_1062.JPG

   最古老的祖屋镬耳楼,结构功能最齐全,恪守规制,表现出的封建家族宗法观念气息也最浓烈,当时什么身份的人住哪种房间,从哪个门口进出,走哪一条巷道,规定非常严格,等级极其分明——主人、贵客走的是正门,仆人只能走边门(侧门),并且旧社会有“男左女右,男尊女卑”的说法,男人走的左巷道又比女人走的右巷道要宽阔一些。


IMG_1008.JPG


   这里还有堵矮墙,在古代叫遮羞墙。为什么叫遮羞墙?在旧时有客人来的时候,为表明家教严谨,女性不能随便抛头露面,丫鬟要上茶只能到砖墙的位置,然后由男性管家接过茶再摆到客人面前,丫鬟呢?就不能随便进入这客厅。所以这个就是一堵遮羞墙,可见古代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迫。


IMG_0986.JPG


   每座古宅,都有2-5进,从第一进到最里一进,其入去的台阶逐进递减,每两进间台阶相差一级,最里一进的台阶只有一级,所以进入古宅大门, 只要看到第一进的大门前有几级台阶,就可知道这座古宅有几进。

IMG_1049.JPG

   大芦的古宅,每座都构成一个整体,从格局上看,都很有深宅大院的气派,而且其都突出地表现了古宅严整的对称艺术,体现了屋宇的庄严与气势!

   想知道镬耳楼一共有几进吗?想了解它里面还有什么构造吗和故事吗?欲知详情请听下回分解!

欢迎来到灵山家园网-www.ai03.c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PP客户端|手机版|免责声明|公司简介|公安备案:45072102000519|灵山家园网 ( 桂ICP备19000664号 )

GMT+8, 2024-5-2 19:26 , Processed in 0.092938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