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县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应用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建设总结报告
一、项目完成情况及总体质量 本项目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教职成〔2015〕11号)和自治区教育厅《关于报送2016年度第一批和第二批职业院校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通知》(桂教办〔2016〕316号)精神,以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为依据,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为核心,辐射带动电子商务、会计等专业,重点加强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带动并优化专业群的实训室优化升级、师资队伍建设及专业群课程建设等。截止2017年12月,项目建设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项目建设完成率100%。 (一)专业(群)建设完成情况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开拓思想、改革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的指导思想,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引企入校,构建校企融合平台,将企业生产过程搬到学校实训课堂,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产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在完成企业订单项目的过程中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由企业技术骨干和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产品,体现“教、学、做”统一的职业教育理念,完善“项目引领 学做互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与企业合作,依据职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开发基于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的“宽基础,多模块”的课程体系。本着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全面教育观和人才培养的全面质量观,将学生全程培养纳入教学计划,将素质教育、创业教育、技能培养融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到学习领域的转化,将各学习领域相关的基础性的、共性的东西提炼出来,形成专业核心能力,强调学生专业基本技能、思想道德、职业素养和身心健康的综合发展,夯实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宽基础”;为了与市场需求对接,设置了专业方向能力模块,按职业方向对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和技能训练,强化职业技能和创新精神。在统一学习支撑领域平台上,根据市场需求分为三个专业方向:IT运维技术方向、多媒体制作方向和行政文员方向,实现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多模块”。在三年的学习中,职业素质教育全程贯穿其中,课程体系见下图1-1。
2.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两年建设,初步建成了知识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学术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学团队;教师能胜任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计算机应用专业群专任教师人数达到49名,其中高级讲师8名,讲师12名,培养核心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17名,专业(群)引进兼职教师5名,教师通过参加国培、挂职锻炼及企业、行业职业技能培训等,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达63%,21名教师被认定为自治区级“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43%。形成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以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师课题开发与科研能力显著提升,2017年获得自治区级教改立项1项,2018年获得自治区级教改立项1项,两年来教师累计发表教科研论文9篇;出版专业教材4本,此外,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市、区级中职学校职业技能大赛、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与教师技能大赛等方面获奖130多项。 3.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 校企合作共建技术服务中心,开展技术咨询、新产品开发、技术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行业企业技术革新与发展有较好成效。以“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促进“项目引领 学做互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与来自区内外的9家企业共建了9个校外实训基地,2个校内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开发了4门课程,2015与企业合作培训了164人次,2018年与企业合作培训了224人次,2018年向企业安排实习生224人次,向企业送生46人次。 2017年与我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灵山县乐为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带领我校的师生参与了灵山罗阳富硒谷项目设计、罗阳峡漂流项目设计、人物卡通形象设计,我们的作品获得企业的认可和采纳,该项目的相关作品现已做成成品,用于这些项目的宣传推广当中。 结合2018年国家扶贫政策,深入到灵山县19个乡镇进行“送教下乡”活动,培训人数达200多人,培训效果显著。 (二)实训基地建设完成情况 1.设备安装及运行情况 利用项目建设资金425万元,新增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技术实训室、计算机网络实训室、广告设计实训室、影视后期制作实训室、办公自动化实训室、组装实训室、网真实训室、网络安全实训室等8间校内实训室,完善会计专业的从业资格考试训练云平台。 2.设备配置的合理性及购置的经济合理性 深入行业企业调研,按照满足教学需求,接轨行业标准,配置了具有实用性、先进性、扩展性和安全性的设施、设备,严格按照设备采购流程,执行招投标程序,通过公开竞价,确保购置性价比较高的设备。 3.实训基地管理与技术人员配备情况 形成以实训基地管理员为主、以学生团队协助管理为辅的专兼结合的实训基地管理与技术人员队伍。每个实训室安排两名教师作为实训室负责人,全面保障实训室内的一切设备运行良好,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确保实训基地设备安全运行。不断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和运行制度,有效提升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 二、项目资金管理情况 项目建设期间,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灵山县职业技术学校广西中等职业学校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中等职业学校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对项目建设资金进行管理和使用,认真遵守国家的财政制度,项目建设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管专用,无挤占、挪用和自行调节建设专项资金情况,为项目建设顺利开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一)资金落实情况 本项目建设预算资金500万元,其中:获得中央、自治区财政专项资金500万元。截止2017年12月31日,实际到位的项目建设资金为498万元,其中:中央、自治区财政专项资金计划拨款500万元,实际拨款500万元,后被灵山县财政局以盘活收回上级专项结余资金,收回2万元,项目实际使用资金498万元。 (二)资金支出情况 截止2017年12月31日,项目建设中央财政预算投入500万元,实际支出498万元,完成预算100%。其中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预算投入425万元,实际支出425万元,资金预算完成率100%。 办公自动化实训室原预算经费26.2025万元,实际使用经费43.4930万元,完成率165.99%。 影视制作实训室原预算经费43.5600万元,实际使用经费46.4340万元,完成率106.60%。 广告设计实训室原预算经费79.0365万元,实际使用经费56.6250万元,完成率71.64%。 网真实训室原预算经费41.7700万元,实际使用经费34.3570万元,完成率82.25%。 网络技术实训室原预算经费67.5870万元,实际使用经费63.7420万元,完成率94.31%。 网络安全实训室原预算经费87.9230万元,实际使用经费98.5010万元,完成率112.03%。 综合布线实训室原预算经费56.5530万元,实际使用经费57.8660万元,完成率102.32%。 组装实训室原预算经费22.3680万元,实际使用经费21.9920万元,完成率98.32%。 教学团队建设原预算经费35万元,实际使用经费40.8000万元,完成率116.57%。 课程建设原预算经费40万元,实际使用经费34.2000万元,完成率85.50%。 在项目实际实施过程中,子项目资金支出和预算略有调整,但总体不变。 三、项目组织管理水平 (一)管理机构的健全性 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在分管领导指导和学校行政办公室统筹下,成立项目方案规划、论证和建设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成立由财务处、学校行政办公室、教务处组成的项目采购工作小组,推进政府采购工作;成立由计算机专业组和教务处负责课程开发、实训室环境、专业文化建设的设计和实施;成立由分管副校长、学校行政办公室组成的监督检查小组负责对项目建设的资金使用情况、项目的阶段性进行监督管理,配合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对项目建设的成效进行验收。 (二)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和操作性 为确保项目建设与实施,学校参照自治区改革与发展示范学校的做法和经验,制定一系列与建设项目相关的制度,明确从项目调研、实施到应用等全程进行制度保障。 (三)组织实施的情况及项目管理水平 加强项目管理,强化责任意识,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到人”;加强项目建设过程检查监控,严格项目绩效考核,落实配套资金,严格遵守经费专款专用的规定,按标准进行验收,确保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按预期目标完成建设工作。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制度,加强对项目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严格把好每一关,让建设工作始终保持阳光、透明运行,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完成。经费开支所有依据和凭据符合审计要求。 四、项目效益 (一)对学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计算机应用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的建设完成,改善了校内实训室不足,实训设备功能不够全面的情况,通过建设校内外的实训基地,提升了校企合作水平,健全了顶岗实习的教学运行机制,受益学生7000多人。通过项目建设,培养了17 名专业骨干教师,形成了结构化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双师素质”教师达到63%,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及校企合作方面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实训设备利用率 通过项目建设,专业群实训基地面积达到1159平方米,初步建成了集教学、培训、研发、竞赛多位一体的共享性开放性实训教学体系,有效解决了实训基地工位不足、场地有限的问题,新增设备利用率100%。 (三)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情况 1.专业办学规模稳步提升 计算机应用核心专业招生人数稳中有升,从2015年的268人增至2018年310人,增长率115.7%,专业群招生规模从2015年的635人增至2018年的902人,增长率达142%。 2.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所提升 2015年计算机应用专业群在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活动中获奖53人次,其中区级获奖7人次,市级获奖46人次;2018年计算机应用专业群在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活动中获奖达129人次,其中国家级获奖7人次,区级获奖21人次,市级获奖101人次,获奖人次显著提高。与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对口“3+3”中高职衔接教育,2018年共有45名学生升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就读。 (四)职业培训情况 依托计算机应用专业群实训基地,积极开展社会培训工作,项目完成后2018年度计算机应用专业成功举办了10期职业鉴定培训班,累计有386人参加培训,获证人数365人,获证率达95%。 (五)科技创新情况及效果 (一)近两年来,我校以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团队为核心人员主持的市级重点课题《利用信息技术改革课堂教学的创新研究》、一般课题《提升县级职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研究》、《县级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研究》通过了钦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评审获得结题;由计算机应用专业骨干教师莫香主持区级课题《提升县级职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研究》也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的评审获得结题,此外,由电子商务专业骨干教师纪子新主持的课题《县级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电商扶贫一体化研究》获得了2017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由计算机应用专业骨干教师张玉燕主持的课题《农村职校计算机教学与就业岗位零距离研究》获得2018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 (六)示范辐射作用 先后有广西机电工程学校、横县职业教育中心、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广西物资学校、浦北县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等区内5所职业院校前来参观交流学习,广西物资学校、广西机电工程学校、浦北县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和广西正久职业学校等4所学校应用了我校的“提高职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研究”项目的成果,引领和带动全县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群建设。 五、建设、管理和功能发挥的其它典型经验 依托计算机应用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主旨,以赛促教、教学做三位一体、推动专业课程改革。逐步建立完善企业工作室教学、定期展示学生毕业设计作品,将国家教育部推行的产教融合模式教育贯穿于教学改革过程,着力提升学生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和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意识,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就业能力,切实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促进专业发展,形成了典型案例《“项目引领、学做互通”我为家乡代言》教学改革典型工作案例。 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师资队伍相对薄弱,需通过加大高级技能人才引进以解决师资结构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专业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建设以来,未能引进技师级以上的技能人才加入我们的教师团队,而我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专任教师团队整体年轻化,达到申请技师资格的教师人数不多,师资队伍教学、教改、科研成果不够、底蕴不足,副高以上职称教师所占比例较低,师资基础相对薄弱。 为解决上述问题,可通过相关扶持政策加大高级技能人才引进,加强校企共同培养等,以解决师资结构及技师级以上人才培养的问题。 (二)工学结合课程质量还有待提高,通过创新机制,与企业共同开发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 与企业合作的研究项目,因校企双方沟通力度不够,且企业活动与教学活动性质不一样,造成双方认识不一致,推进速度过慢。 为解决上述问题,应结合学校和企业实际,创新机制,与企业共同开发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提升团队社会服务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