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9702|回复: 0

@所有家长,这条防溺水微信你一定要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28 22: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亲爱的家长,预防孩子溺水
您的监管和教育至关重要
请谨记以下几点:

1. 发生溺水的常见时段:离校后、双休日、节假日。


2. 溺水发生的常见地点:多发生在离村庄较近的无人看管的池塘、水库等野外水域。从年龄特征看:多发在低年龄段,以中小学生居多。


3. 发生溺水死亡的原因:在水边玩耍,下水摸鱼,捡落入水中的物品;孩子擅自下河玩水,三五成群结伴游泳;自行结伴游玩,意外失足落入水。


4. 对子女行踪做到“四知道”:经统计,父母监管缺失的学生发生溺水事故的概率非常高。因此,父母务必要对子女行踪做到“四知道”:知去向、知同伴、知归时、知内容。


根据卫健部门提供的数据
全国每年大约有57000人溺水死亡
相当于每天有150多人溺水死亡
在所有这些溺水而亡的人当中
有60%左右的是0到14岁的儿童

溺水:最好的挽救是预防
请记住!
会游泳 ≠ 不会溺水
水性好 ≠ 不会溺水

放下侥幸
提高警惕

溺水分为两种:

非致命性溺水(溺水者被救)

致命性溺水(溺水者死亡)


青少年防溺水措施“六不准”

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

4.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5.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6.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70d4ef7bda4d3388c90486144295c8ee.jpg

青少年防溺水措施“八避免”

  1.避免去近几年有人挖(采)砂的河道游泳;
  2.避免去水库主干渠游泳;
  3.避免在危险地段推拉玩闹、清洗衣物、打捞物品等;
  4.避免雨中、雨后在河道、湖塘、井池边行走,避免雨中单独过桥(渠道、堤坝等);
  5.避免去不熟悉水域游泳;
  6.避免在恶劣气候条件下游泳,如正午暴晒期间、高温季节、天气多变时刻等;
  7.避免到深水区、冷水区游泳;
  8.避免到污染严重、水质差的水域游泳。在雷雨季节提倡家长送学生到校,接学生返家。



预防溺水的措施

1.应在成人带领下游泳,学会游泳;

2.不要独自在河边、山塘边玩耍;

3.不去非游泳区游泳;

4.不会游泳者,不要游到深水区,即使带着救生圈也不安全;

5.游泳前要做适当的准备活动,以防抽筋。


c1912775743121ebba3a7eb79b11719a.jpg


如何对溺水者进行施救


 1.当发生溺水事件时,目击者应立刻呼叫,请求周围群众援助。有条件的应尽快通知附近专业水上救生人员或消防人员,同时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
  2.在专业救援人员到来之前,可向遇溺者投递救生圈、竹竿、衣物、绳索、漂浮物等,再将其拖至岸边。
  3.不推荐非专业救生人员下水救援,不推荐多人手拉手下水救援,不推荐跳水时将头扎进水中。
  4.救援人员如果入水直接救护,必须保证自身安全,接近溺水者时切记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动。
  5.在拨打急救电话时应注意言简意赅,特别要讲清楚具体地点。




如何掌握现场急救常识

 一旦将溺水者救上岸,应在不影响其心肺复苏的前提下,尽可能去除其湿衣服,擦干其身体,防止患者出现体温过低(低于32℃),随即进行急救。急救应遵循A-B-C-D顺序(即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按压、早期除颤)。
  A:将溺水者救上岸后,立即清理其口鼻的泥沙和水草,用5-10秒观察其胸腹部是否有呼吸起伏。
  B:如溺水者没有呼吸或仅有濒死呼吸,应尽快给予2-5次人工通气,每次吹气1秒,确保能看到其胸廓有效地起伏运动。
  C:开始胸外按压时注意力度,按压与通气比遵循30:2(单按压不通气达不到复苏目的)。
  D:有条件的情况下,将溺水者胸壁擦干,连上AED电极片,打开AED,按照AED提示进行电击。
  如果溺水者被救上岸,处于昏迷状态,而现场又没有专业救护人员,可在120急救人员调度指导下进行急救。


6ae9a52caa4e808b1f62a358ade48ecd.jpg

  我们要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高度重视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减少安全隐患!


安全第一
千万别让孩子野泳


0e7a43b31b219cc546ed29655e642996.jpg

来源:手机搜狐网
审核:灵山县融媒体中心


               
欢迎来到灵山家园网-www.ai03.c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PP客户端|手机版|免责声明|公司简介|公安备案:45072102000519|灵山家园网 ( 桂ICP备19000664号|45072102000519 )

GMT+8, 2025-2-2 12:52 , Processed in 0.08609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