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主上真甜 于 2020-3-26 15:30 编辑
壮族三月三,又称为歌圩节,圩是集市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人们聚在一起唱歌的节日。“只要留得嘴巴在,不死还要唱山歇。”壮族是个爱唱歌的民族,壮族山歌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代表人物刘三姐可谓是无人不知。 传说歌仙刘三姐经常用山歌揭露财主们的罪恶,有一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农历三月初三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节就此形成了。当然,关于歌圩节来历的传说也不只这一个,各地不同。 而据史料记载,壮族先民古越人就好歌,汉代刘向在《说苑》中记录了著名的《越人歌》;南朝梁时吴韵记载“乡落唱合成风”,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有昭州(今广西平乐、昭平)壮人“男女盛服,聚会作歌”的习俗……越到近代,对歌圩的记载就越详细、越丰富。经文人笔记、诗歌和地方史志的一再描述后,它成为今人耳熟能详的“歌圩”传统。 歌圩节上唱什么歌,怎么唱? 歌圩以对歌为主,分为“家歌圩”和“野歌圩”,以歌会友、以歌传情。家歌圩是壮族人家结婚典礼和新生儿满月时,夜晚在家中举行的歌圩,主客对唱、通宵达旦,甚至夜以继日。野歌圩则是在固定的节日在户外举行,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都有歌圩节,各地不一,但最为盛大的就是“三月三”歌圩节。
歌圩的规模有大有小,大歌圩有上万人,小歌圩也有数百人。一次大的歌圩往往延续两三天,白天唱为日歌圩,一般在村外山坡上或田野间举行;晚上唱为夜歌圩,在村中举行。每当歌圩来临,壮族男女青年便著盛装,带上礼物,从四面八方向歌场集中,物色歌友。中午时分或夜幕降临之际便形成对歌高潮,主要是男女互相对歌。有集体对歌,也有二人对歌。对歌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天文地理、历史政治、生产生活各个方面,有情歌、苦歌、古歌、农事歌、花歌、盘歌等等。 在三月三歌圩节上,除对歌外,还有各种传统的民俗活动,如抢花炮,抛绣球,赛龙舟、竹竿舞,斗鸡斗狗斗牛等,当然也是青年男女择偶恋爱、亲朋聚会交流的大好时机。壮族三月三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