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一位家长在自己发布的短视频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
从视频内容来看这位家长认为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使得自己承担了老师应负的责任和工作
视频结尾处这位家长问道: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之后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辛苦了到底谁辛苦?
江西一所学校三年级的家长群中老师甚至直接点名批评几名没给孩子批改作业的家长
家长群里出现的问题引发不少家长共鸣家长群本应是家校沟通的桥梁却无形间成为了“压力群”
压垮成年人,只需一个家长群
今年国庆前夕,一位孩子的爸爸在家长会时突然情绪崩溃。
由于他经常不回复家长群的消息,在被老师点名提醒后,突然失控。他边哭边解释,自己加班、开会又要盯着孩子,怎么看得过来……
对于这位爸爸的情绪失控,家长纷纷表示:特别理解。
“本来上班的压力就很大,还得盯着老师又发了什么通知。晚一点回复,就会被老师点名,每天下了班还要看着孩子做作业。有时候顾不过来,就被说不关心小孩,是挺委屈的。”
10月13日,浙江还有一所学校,为了迎接检查要进行大扫除,要求家长自愿参加打扫。一位家长因为没看到群通知,没有参加打扫,被老师要求面谈,并被指责不尊重集体和老师。
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案,还有不少家长反映,自己不光要打扫教室还要去学校食堂帮忙打饭。
家长群是如何“变味”的?
原本家长群是为了方便老师和家长间的沟通,但却渐渐演变为“夸夸群”。为了替孩子在老师面前博得好印象,家长们开启称赞、感恩模式,群组内甚至会出现“争宠”、炫富、争吵、辱骂等行为。
老师的压力同样不小
不光家长抱怨,老师同样对家长群有诸多不满。有老师甚至感慨:自从进了微信群,每天都是家长会!
北京一所中学的刘老师称,在班级家长群中,发一条学校通知,家长就“轰炸式”回复。因手机总有点不完的未读信息,刘老师感觉自己对手机产生了“恐惧”。
江西南昌市一所幼儿园的陈老师,每天花费精力最多的事情就是追着孩子们拍摄短视频。“从孩子进园到放学,从教室里到教室外,我几乎是跟踪拍摄,一天要在家长群发至少10个短视频,让家长们了解孩子的情况。”
南都街访“我也想退家长群!”家长吐槽:打工人都很累,家长老师要有界限
近日,一位江苏的学生家长发视频宣称要退出家长群:“你们上课不用心教,下课叫我帮忙批改作业,那我要你们干什么,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由此引发广泛热议,不少家长表示理解,也有人称退群的家长不够淡定。
戳视频,听听大家怎么看↓↓【南都N视频】视频:杨杰 陈艺丹 实习生 莫卓桁 编辑:陈蓓蕾
如何还原家长群“本来模样”?多地学校出手
为了避免家长与老师的双重苦恼,不少地方的学校开始“自立规矩”。例如,班主任在群里规定,群内只发学校公告和班级通知,绝不就个别学生情况在群里做讨论。
辽宁大连一幼儿园更为明确,直接在家长群中设立9条规定。其中明确了老师和家庭沟通的时间,并特别说明,切忌在群中发送奉承拍马的内容。
10月26日,山西太原教育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打扫教室卫生、点赞转发各类信息等。
南都来论解决家长退群,需要多点开诚布公的沟通
一位家长抱怨,自己下班回家要忙着批改作业、辅导功课,承担了老师应负的责任,不堪重负决定退群,该视频引发不少家长的共鸣。不少家长最怕班主任在班级微信群里单独@自己,说明又有什么没有做到位,诚惶诚恐,颜面尽失。全国妇联的一项调查显示,40%以上的家长觉得无力辅导孩子作业。而教师又将本来该由学校承担的责任转嫁给了家长,才会引发部分家长的不满。
问题是家长可以退群,但孩子能退学吗?显然不可能。家校合作难道是有了微信之后才有的?显然又不对。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家长都需要和不同年级的教师打交道,有没有微信群,都不能妨碍这种交流的发生,否则就是哪里出了问题。而家长退群,正是家校合作某一环节出了问题的外在表现,值得家长自己和所在班级老师的共同反思,也值得整个社会反思。
扪心自问,在孩子的学业发展方面,即便没有教师的叮嘱,作为父母也不大可能不关心。尤其是现在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升,一二线城市的父母很多自身就是当初的小学霸,老师没有提要求,自己偶尔可能也会“技痒”。但是作为非全职奶爸、奶妈,一天辛苦工作下来,到家还得对着一堆家庭辅导任务,并且全年无休,脾气再好,不发飙也会嘀咕,老师在干吗呢?
老师布置这一堆任务,不也是与素质教育、快乐教育相违背?这里就必须要面对一个现实,那就是现阶段的义务教育仍然是应试教育为主,中高考的指挥棒下,教师根据上级指示在学校内给孩子们的压力要适度,这样只能让孩子把压力带回家,传导给家长也就成为必然。
家校合作实质上是通过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进行的,但这一互动过程质量有高有低,新闻里的这个案例显然是一方只是机械地对另外一方的行为做出反应,交互作用中对彼此的行为没有解释,更没有领悟。按照相关互动研究理论,合作的个体间除了要思考自己的愿望、目的和计划,还要对于即将进行的行为进行共同的判断、选择和决策。合作的意愿、明确目标、相互理解、互相配合、互相信任是有效合作的前提。该案例当中,这些显然都不存在。
教师要反思,在群里和家长沟通交流的语气是否生硬、简单,部分老师在群里布置任务,有的不说理由,有的任务明显超出孩子年龄水平和能力范围,有的不考虑材料是否符合季节性、适宜性,不考虑家长的具体情况,一刀切或命令式,让家长很反感,对于家长的疑问装作没看到,造成家长不解。而家长也要反思自己的素质与耐心,一遇到一点点误会或不满,就在群里责难老师。还有的不考虑老师的工作性质,在群里频频发问,一旦没有及时得到回复,就在群里向老师发牢骚,也是离谱。
家长要洞悉教师渴望得到尊重、渴望得到支持、渴望得到理解的普遍心理,提高和教师进行高效沟通的能力,这对孩子的成长大有益处。家长的层次不一样,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所以误解也是正常。家校之间需要换位思考,如果平时多互动,尤其是面对面开诚布公地沟通,想必退群这样的事就可以避免。
你怎么看待家长群?评论区等你~
来源:本文据央视新闻(cctvnewscenter)、南方都市报(nddai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