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429|回复: 0

接龙桥 灵山最古老的石拱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13 16: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猫七姑娘 于 2021-4-13 16:31 编辑

接龙桥
灵山最古老的石拱桥

微信图片_20210413162805.jpg

微信图片_20210413162810.jpg

灵山有一座有名的古桥。名为接龙桥、吉祥的桥名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引人想象,生发一探究竟之欲。清朝著名文人冯敏昌有一次经过接龙桥时,诗兴大发,吟了一首五言律诗《接龙桥晓发》:“鸣鸡古灵路,驱码接龙桥。寒月如萤火,深林有怪鸮。梦残犹可续。魂在未应销。别有鸣珂客,笼灯事早朝。”鸿儒赋诗为接龙桥扬名,确实是灵山难得的荣光。

接龙桥位于灵城街道解放路东面的鸣珂江上。桥为东西走向,全长57.7米,宽3.8米、高6.6米,共5拱,拱孔宽5.2米,高4.9米。古桥主体为石结构、桥面用条石铺筑,桥墩以江中的磐石为基稳,经巧砌为菱形。桥面两侧为青砖砌成的柱栅护栏,两端原有阶梯。

接龙桥的修建可追溯到明朝。据康熙版《灵山县志》收录的《修建接龙乌江二桥记》记载,接龙桥于明朝万历年间由灵山县知县李榆倡修,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秋动工,次年冬落成。文中还记载,修建此桥是为了将“自峰子岭迤逦至松柏岭”的龙脉与县城连接起来,故桥名“接龙”。当时鸣珂江在灵城周围绕了半周,隔断了城内外的交通。每逢暴雨,洪水暴涨,想入城者不能入城,想出城者不能出城。建桥以接龙脉这种理由虽然缥缈,但接龙桥解决了鸣珂江两岸百姓的出行难题。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灵山人重修接龙桥。据灵山县知县李晋所作的碑记所载,当时接龙桥由观音寺住持僧照静募修,限于财力,石制桥墩上铺的是木板桥面。后来,洪水一来,桥板就被冲走。在鸣珂江建一座坚固壮观的桥梁成为当时百姓的强烈愿望。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冬,由灵山县知县黄元基主持,将接龙桥改建成今日所见之石拱桥,灵城“一时车舆可通,贩货咸喜”,商业日益兴旺发达。

接龙桥在石拱桥中独具特色。桥的选址是近乎完美的方案。这里的河面较窄,两岸地势较高;河床全为岩石;桥的上游10多米处有一个巨大的天然石座。这些地利,一可省工省料和提高桥面,二可省清基之工,使桥梁更加稳固,三可使桥墩免受河水的强力冲击。另外,从桥的结构与功能来看,实为桥梁、水利工程之合璧。当年的建桥者别出心裁,在东段1与西段4 拱之间,建造了一座向上游伸出近 10 米的分洪墩,将江流一分为二。墩为石砌,呈锐角三角形,最大处比拱孔还要大。通过分洪墩,将原来因大石座阻碍而偏向西边的河水主流向东边分流,既能减缓江流对西岸(县城所在)的侵蚀,又能降低水流对桥墩的冲击,从而延长石桥的寿命。如今,古人的巧思妙构已被 200 余年的风雨验证。

198.年,接龙桥被列为灵山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摘自《荔乡灵山》
欢迎来到灵山家园网-www.ai03.c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PP客户端|手机版|免责声明|公司简介|公安备案:45072102000519|灵山家园网 ( 桂ICP备19000664号 )

GMT+8, 2024-3-29 21:15 , Processed in 0.10385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