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
威望
UID280904
回帖0
主题
积分3735
注册时间2019-6-21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性别保密
|
本帖最后由 猫七姑娘 于 2021-4-20 17:55 编辑
灵山铜鼓 南方古族的乐器奇珍
•名称:乐彩四出钱纹铜鼓
•尺寸:面径87.8厘米,通高52厘米,足径86厘米
•年代:南朝
•来源:1982年出土于灵山县石塘公社红星大队乐彩村
•级别:国家一级文物
乐彩四出钱纹铜鼓
铜鼓是中国古代南方一些少数民族所使用的重器、乐器。以中国古代铜鼓采用出土标准器的地名来划分类型为原则,铜鼓分为8个类型。灵山型铜鼓便是其中一类,以灵山县出土的铜鼓为代表。灵山型铜鼓的主要特征是体形凝重,形象精巧,鼓面边缘伸出;胸壁微凸,最大径居中,胸以下逐渐收缩成腰;胸腰之际有2对带状叶脉纹扁耳;鼓面蛙饰为身后二足并拢为一的三足蛙;蛙数一般为6只,大多数为单蛙和背上带有小蛙的累蹲蛙相间排列,多为逆时针走向;鼓面中心太阳纹圆凸如饼,光芒细长,一般7至12芒;面身多以二弦分晕,晕间饰骑兽纹、鹭鸟纹、云纹、雷纹、席纹、四出钱纹、连钱纹、四瓣花纹等精致纹饰30多种。
灵山是全国有名的“铜鼓之乡”。据不完全统计,明代至今,灵山共出土古代铜鼓 112 面,有灵山型、北流型、冷水冲型3种类型。灵山县博物馆目前共收藏铜鼓27面,其中灵山型18面、北流型8面、冷水冲型1面。另外,广西民族博物馆和广东省博物馆各收藏灵山县出土的铜鼓4面。
乐彩四出钱纹铜鼓属灵山型铜鼓,重.57千克。鼓面边沿饰 6只三足立体娃,为3单蛙与3累蹲蛙逆时针方向间隔环列。鼓腰间有羽纹扁耳2对。整面铜鼓纹饰很清晰。鼓面有太阳纹12芒,芒间连钱纹,芒尖穿至第二晕,二弦分晕、等晕,晕间饰变形羽人纹、鸟纹、四出钱纹、虫纹、席纹、蝉蚊。鼓身纹饰有四出钱纹、连钱纹、四瓣花纹。鼓面背部有扇形调音刮痕。
这面铜鼓独具一格的是鼓腔内壁饰有头水牛的立体塑像。在其他类型的铜鼓中,牛塑像位置多见于鼓面边沿的蛙像之间;而在灵山型铜鼓中,若有牛塑像,则位于内壁,这也是该型铜鼓较为独特之处。牛在古代经济生活中居重要地位,是当时重要的财富象征。在铜鼓上饰以牛像,应与夸耀财富、追求财富的心理有关。
此外,鼓腰一副对耳的下方靠近鼓足处还有一只小鸟塑像的立体装饰。若饰以小鸟塑像,则位于鼓耳下方近鼓足处,这是灵山型铜鼓的另一个独特之处。鸟形似斑鸠,刻画细腻,圆头,短颈,纺锤形身子,长尾。据专家考据,像这种有小鸟饰的灵山型铜鼓只出自博白——灵山——横县——南宁一线,以灵山、横县为中心。就目前所知,出自横县的有4面,出自灵山县的有11面。铜鼓上塑造鸟的形象,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对动物的崇拜。
乐彩四出钱纹钢鼓先后被收录于《中国古代铜鼓》《广西铜鼓图录》,现藏于广西民族博物馆。
•名称:白木四出钱纹铜鼓
•尺寸:面径104.4厘米,通高63.4厘米,足径105厘米
•年代:南朝
•来源:1986年出土于灵山县三海镇白木村尾背岭
•级别:国家二级文物
白木四出钱纹铜鼓
白木四出钱纹铜鼓属灵山型铜鼓,重111.5千克,是目前灵山县博物馆馆藏铜鼓中最大、最重的铜鼓。
该铜鼓鼓面饰有6只三足立体蛙,为3单蛙与3累蹲蛙相间,以逆时针方向环列。胸腰交界处有8股辫纹扁耳2对,耳下部开孔,合范线2道。其中一侧耳下方的鼓足处饰有双羊并列塑像,一羊回首,一羊低首形象简洁拙朴。鼓面有太阳纹10芒,二弦分晕,共20晕,晕间饰兽形纹、鸟形纹、席纹、虫纹、蝉纹等。鼓身纹饰有四出钱纹、连钱纹、四瓣花纹鸟纹、兽面纹等。鼓面背部有四面扇形调音刮痕。
白木四出钱纹铜鼓被收录于《广西铜鼓图录》,现藏于灵山县博物馆。
•名称:六颜四出钱纹铜鼓
•尺寸:面径81.5厘米,通高50厘米,,足径82厘米
•年代:南朝
•来源:1987年出土于灵山县丰塘乡六颜村
•级别:国家二级文物
六颜四出钱纹铜鼓
六颜四出钱纹铜鼓属灵山型铜鼓,重57 千克。令人惊叹的是,其鼓腔内壁铸有1组累蹲蛙,这在铜鼓中极为罕见。
铜鼓鼓面有6组三足累蹲蛙,无单蛙,以逆时针方向环列。胸腰交界处有羽纹扁耳2对,耳下有一孔,合范线 2道。鼓面有太阳纹10芒,饰四出钱纹、连钱纹、鸟形纹、席纹、变形羽人纹、虫纹、雷纹填线纹。蝉纹等。鼓身纹饰有四出钱纹、连钱纹、四瓣花纹、鸟纹、兽面纹等。
六颜四出钱纹铜鼓被收录于《广西铜鼓图录》,曾被选送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现藏于灵山县博物馆。
•名称:稔坡四出钱纹铜鼓
•尺寸:面径70厘米,通高42厘米,足径67.4厘米
•年代:唐代
•来源:20世纪50年代出土于灵山县新圩乡稔坡村
•级别:国家二级文物
稔坡四出钱纹铜鼓
稔坡四出钱纹铜鼓属灵山型铜鼓,重31千克。这面铜鼓铸造工艺精良,纹饰繁复精美,清晰如初,是灵山县馆藏铜鼓中最为精致的一面。
该铜鼓鼓面原有6只三足立体蛙,原为3单蛙(现残缺1单蛙)与3累蹲蛙以逆时针方向间隔环列。鼓胸交界位置有叶纹扁耳2对,鼓身有合范线2道。其中一侧对耳下方的鼓足处饰有一对小鸟的立体塑像,两只鸟的头亲密地靠在一起,翅膀饰叶脉,羽毛清晰可数,脚大无纹。鼓面、鼓身主要纹饰有太阳纹12芒,以及鸟纹、连钱纹、四瓣花纹、四出钱纹席纹、虫纹、蝉纹等。
稔坡四出钱纹铜鼓先后被收录于《中国古代铜鼓》《广西铜鼓图录》;2001年8月,被选送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现藏于灵山县博物馆
•名称:白坟岭铜鼓
•尺寸:面经62厘米,通高35厘米,足经61.5厘米
•年代:东汉
•来源:20世代60年代出土于灵山县石塘人民公社白坟岭
•级别:国家三级文物
白坟岭铜鼓
白坟岭铜鼓属北流型铜鼓,重20.7千克,是目前灵山县博物馆馆藏铜鼓中年代最早的一面铜鼓。
铜鼓鼓面边沿铸有6只立体单蛙,逆时针方向环列,蛙均为4足。鼓面有太阳纹8芒,饰云纹、雷纹填线纹,鼓身饰波浪纹、云纹逐层相间鼓腰处有辫纹扁耳2对,耳下部开长条孔,合范线2道。铜鼓足部有残缺,腰有一破洞。
白坟岭铜鼓被先后收录于《中国古代铜鼓》《广西铜鼓图录》,现藏于灵山县博物馆。
摘自:《荔乡灵山》
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