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一种叫“假水”的玩具被中小学生称为新的“解压神器”,迅速走火,不少学校周边的商店和文具店都有出售。但是记者调查发现,这种“解压神器”却有着健康安全隐患。
在不少玩具销售场所,有一种类似饮料的产品。这种产品外形就像缩小版的饮料瓶、饮料罐,瓶体上有的印着杧果汁或草莓汁的字样,有的叫开口可乐、来口可乐,有的类似纯净水,外观和色彩跟目前市场上知名的饮品包装高度相似。 玩具里面的液体像水一样透明或半透明,呈现出各种饮料的颜色,有的还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其实这并不是真的饮料,而是一种叫“假水”的玩具。
记者发现,这些“假水”玩具售价十分低廉,贵一点的也就是5块钱到10块钱,最便宜的才1块钱。有的“假水”玩具标签上并没有厂家信息,只是简单地标着“假水”或可乐、果汁等字样。而且绝大部分“假水”都做成了饮料瓶、酸奶瓶、鸡尾酒瓶以及冰激凌盒等食品包装的形状。 不少销售人员表示,因为这种玩具像水又不是水,做成各种饮料瓶的形状只是让人觉得好玩,使用者都知道这是玩具,不会真的饮用,产品本身都是安全环保的。
那么这种“假水”玩具是否真的“安全环保”呢?销售人员透露,过去的软泥类玩具会含有硼砂,而“假水”属于新款产品,不存在这种情况。
在多所学校周边的文具店当中,记者采购了9款14批次“假水”样品,送到检测机构进行化学测试。
经过取样检测,测试数据显示,记者购买的9款14批次的“假水”玩具,竟然全部含有超过欧盟玩具安全限值的硼元素。“硼元素超标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最多的大概超标了6倍多。”测试工程师张婷说。
超标最多的一款产品,正是商家宣称的大厂家生产的不含硼砂的新款“假水”产品。记者看到这款产品的标签标明只有纯净水、发泡粉、淀粉、黏合剂等6种成分,完全给人以安全环保的印象。
测试工程师告诉记者,中小学生或儿童在玩耍“假水”的过程中,通过破损的皮肤以及口部不慎直接或间接接触,都会使过量的硼砂进入人体,久而久之会不断累积,埋下健康隐患。
在文具店,记者看到放学后购买“假水”的学生不在少数,很多同学购买的正是记者采样的同款“假水”。有同学告诉记者,她们班里的学生都喜欢玩“假水”,有的同学手里的“假水”甚至多达20多瓶。
很多“假水”玩具是典型的三无产品,本就不该出现在市场上,但是为什么会在学校周边的文具店、小超市里大量售卖呢?
深圳市玩具行业协会秘书长刘艳芳介绍说:“小作坊基本上都是用水加各种相关的化学原材料勾兑到一起,能达到这个效果就是了,然后通过灌装机器把它装瓶。”
检测机构的工程师告诉记者,生产者之所以愿意在“假水”玩具中添加硼砂,还因为硼砂能够改变水样物质的流动性,让假水更具弹性,延展性更强,实现手感更佳的效果。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0年11月发布《消费品中重点化学物质使用控制指南》,建议液体或黏性玩具材料中,硼的迁移量要少于300毫克每千克。但是这个指南并不具备强制性。
相关人士呼吁,对健康安全带来威胁的硼砂物质,应尽快在玩具安全标准中增加限制内容,通过标准规范和行政管理改变目前此类玩具过量添加危险物质的现状,刻不容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