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904|回复: 0

贤达名士——卓绝风采 垂范后人(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21 15: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贤达名士
卓绝风采 垂范后人

骁勇将才
灵山出了很多治世的能臣,治军陷阵的将才也为数不少。宋朝黄叔达、黄涣父子,清朝冯子材的部将王大伦、杨青山等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黄叔达,字公济,宋朝灵山县人。他因受推荐和征召,随军与交趾作战,收复了广源等5个州,因军功获承议郎一职。黄叔达有5个儿子,其中二儿子黄涣最为有名。黄涣,字彦舟,宋朝灵山县人,精通经史百家,爱好军事,为人慷慨,重气节。宋崇宁年间,黄涣官授定州文学;宋政和七年(1117年)升任通直郎、并暂时负责梧州军事。宋宣和五年(1123年),黄涣奉朝廷令入京为官。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打开封,黄涣与同僚力劝宋钦宗留守都城,以壮军心士气。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赵构继帝位,黄涣上书劝他兴师北伐,一雪靖康之耻。高宗赵构对英勇有谋的黄涣颇有好感,擢升他为兵部侍郎。宋建炎三年(1129年),黄涣在与金兵激战中英勇牺牲,留给大宋及家乡一段荡气回肠的追忆。


王大伦(1816-1883),字五卿,清朝灵山县武利练(今武利镇)安金村人,冯子材手下的一员儒将。他原本只是一名普通的读书人,走的的是成千上万人走过的科举进身之道。但咸丰、同治年间,时局动荡、灵山也受到波及。王大伦向父亲请求,希望像汉朝班超一样投笔从戎,拯危济世。父亲欣赏他的志气,欣然同意他弃文习武。咸丰元年(1851年),王大伦在8个月里历经沙河之战,信宜火战等大小百余战,被朝廷赏戴花翎。之后,他在名将冯子材麾下效力,跟随冯子材多方征战,屡立战功,被保荐为副将,“留粤尽先补用”。之后,王大伦历任陆提右营游击、罗定协副将、潮州镇右营游击等职。王大伦去世后,朝廷赠其高祖为二品武功将军,曾祖、祖父、父亲为二品振威将军,备极荣耀。


杨青山(?-1885),字紫云,清朝灵山县杨屋村人。杨青山幼读诗书,后与王大伦一样投笔从戎。他在南宁投身行伍,后效力于冯子材的“常胜勇”营,随军转战多地,因功得朝廷赏换花翎。由于战功卓著,同治元年(1862年),杨青山被朝廷任命为肇庆副将;同治三年(1864年),被授予“遒勇巴图鲁””称号;同治七年(1868年)任潮州总兵,并进京受同治帝召见,这一荣耀在灵山人中绝无仅有。杨青山从军10余年,历经大小战役数百次,军功卓越,死后其祖父及其父亲都被诰赠一品振威将军。


①鲁巴图在满语、蒙语中为勇敢、勇士之意,清朝时用作称号,赐给作战有功的官员。


文人墨客
灵山自古崇文重教。对于灵山人而言,读书治学不仅是为了考取功名,更是一种思想的砥砺、心灵的寄托和精神的追求。这在仇汝昌、梁寅宇、邱对颜、丁翰熙和“灵山三仁”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仇汝昌,字拜言,号芝峰,清朝乾隆年间灵山县人,诗人、教育家。他还是秀才时,就已经颇有“文誉”。一生创作诗歌达数千首,其试帖诗得到“四川三大才子”之一的广东学政李调元的赏识,并被收录进李调元编撰的《粤东古观海集》中。仇汝昌一生治学,先后担任过海丰县教谕、阳山县训导,直到70多岁仍在“训课童孙,手不释卷”。他性格刚正,为人忠厚,以德行为教,抚育失去双亲的侄儿如同已出。很多灵山士子追随他,连官居知府的二弟仇汝瑚也以他的教海作为为官准则。


梁寅宇,字人统,号钟灵,清朝乾隆年间灵山县人,诗人、学者。他年轻时,有幸得到清代学者王念孙之父王安国的赏识。乾隆六年(1741年),梁寅宇考取拔贡。王安国担任广东巡抚时,梁寅宇被招到官署学习,学业大进。虽然命运不济,屡试不中,但他并未灰心,在乡里不断“奖进后学”,抚恤贫寒士人,劝勉优秀学子。他一生手不释卷,熟读经史典籍,著有《学庸贯通》《考古约编》《钟灵山人诗钞文钞》等书,是不屈不挠的灵山学子的典范。


徐辅仁、劳乃仁、曹仁,是清朝雍正、乾隆时期灵山县的三位名士,被时人号为“灵山三仁”。徐辅仁曾担任南海县县学训导,授徒40余年,造就了众多人才。他性情平和,待人宽厚,拜访他的人都感到如坐春风。劳乃仁,字善兼,灵山县马槽村人,自幼聪颖过人,在科举考场上连战连捷,与梁寅宇一样都受到王安国的赏识。王安国担任广东学政时,召劳乃仁至端州学习;担任广东巡抚期间,又召其入署中学习。可惜天妒英才,劳乃仁35岁就英年早逝。曹仁,号静轩,以德行端谨著称,平时不苟言笑,以“践履笃实”为己任,身体力行儒家教义。他一生清贫,到了年关却拿出学生当学费的干肉救济同族的穷苦大家。任东安县训导时,他不谈私事,他人也不敢以私事请托干谒。有一次,有人因事送礼给他女婿。曹仁对女婿说,这些东西“入于腹则污肠胃,制为衣则污身体”,要来干什么呢?他离职时身上仅有一件布袍。曹仁正是儒家理想中的“安贫乐道”之士。


邱对颜,字金门,晚清灵山县六屋村人,诗人、学者。其传奇之处,一是收女门生,二是好游名胜,三是腹有韬略。邱对颜博览工诗,爱好风雅,著有《松寮诗集》。他突破礼教束缚,收善于填词的女子吴小姑做门生,谈诗论艺,传为一时佳话,并吸引了合浦的罗伯琼、罗仲莲、蔡韫玉,茂名的黎三妹,钦州的李芳兰等众多女子前来拜入门下学习。邱对颜以吴小姑所著《唾绒余草》向当时名士征诗,得到众多题咏。喜爱诵读《唾绒余草》的罗伯琼抄录题词,合为一册,题为《海山仙人词》。并交付其表弟刻板传世。邱对颜好游名胜,80 多岁仍与当时名士丁翰元同游灵光岩。丁翰元之弟丁翰熙为此专门替邱对颜绘制了一福《绮石图》,并以画征诗,时人题咏甚多。在诗文之外,邱对颜还关心时局。研究韬略、生平所得记载于《柳堂诗话》中,所著《粤海镜要》则详述了两广海疆关塞的情况。各地总兵因此纷纷争夺这位灵山奇才,邀请他入幕。


丁翰熙(1840-1903),字芥舟,晚清灵山县石塘练(今属石塘镇)苏村人,诗人、艺术家。他多才多艺,工诗、书、画,旁及金石,著有《闲闲草堂诗钞》《闲闲草堂文集》《闲闲草堂题画诗册》《制艺诗钞》《艺林雕刻录》等。他的山水花鸟画尤佳,《墨龙》《麻姑献寿》《春夏秋冬之兰》为其代表作。其书法字体苍劲有力,石塘钟秀岩曾刻有他所题写的“了凡胜地,别有洞天”和“清涧飞泉含夜雨,白云满壁雍“秋山”,书法优美,为当地风光增色不少。丁翰熙的书画声名在外,登门求书画者络绎不绝,乡里尊之为“丁八公”。



欢迎来到灵山家园网-www.ai03.c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PP客户端|手机版|免责声明|公司简介|公安备案:45072102000519|灵山家园网 ( 桂ICP备19000664号|45072102000519 )

GMT+8, 2024-11-16 01:55 , Processed in 0.07959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