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
威望
UID280906
回帖0
主题
积分3538
注册时间2019-6-21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性别保密
|
大芦村 广西楹联第一村
大芦村位于灵山县佛子镇。西南距县城8千米,以古树、古宅、古楹联闻名远近。村中那些吸取了几百年日月精华与山水淑气的古榕树、古荔树、古樟树、古陛树苍翠盘虬,犹如一座座巨型盆景;几口水塘仿若潋滟明镜,鳞次栉比的古宅群倒映其中,时有白鹭从水面掠过,惊起一湖青砖绿瓦的旧梦,那些飞檐翘角中深藏多少久远的故事?碧水、蓝天、古树、老宅、鸟影相映成趣,犹如置身画中,“天人合一”的古老哲理,依然鲜活地渗人大芦村的处处细节中,仿佛让人置身于几百年前的岭南古村。
视频来源:航拍灵山
200多年前,横州(今南宁市横县)诗人吴必启前来大芦村访友。当时正逢荔枝红熟时节,夕阳下的大芦村格外动人。宅院、清溪、秀峰、松林、鹤、晚烟、小楼、斜阳、方塘、红荔,一个个美丽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大芦村就如上天一手作成。诗人提笔写下脍炙人口的《赞大芦》:“宅绕清溪耸秀峰,松林鹤友晚烟笼。小楼掩路斜阳外,半亩方塘荔映红。”有心人会特意选着诗里的时节去访大芦,好一一对照今昔景象,打捞旧日时光。
大芦村在明朝前期尚是芦荻丛生的荒坡,至清朝康熙中期已成为15个姓氏和睦相处的富庶之乡。村子命名为大芦村,是要生于斯长于斯者铭记,先辈创业艰辛,后辈努力守成。村中留存的古宅众多,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其中劳氏在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至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建成的1个宗祠和9个民居群,建筑占地总面积达3.5万平方米,规模宏大,庐舍连云,气势非凡,是广西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民居建筑群。
每一处宅院都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透露出浓烈的封建家族宗法气息。祖居镬耳楼(建于1546年也称四美堂)和三达堂(建于1691年)均为五进纵深的格局,这是封建时代民居规制的上限。当时什么身份的家庭成员住哪间房,从哪个门出入,走哪一条路线,都有分明的界限。东园别墅(建于1757年)和陈卓园(建于1902年)规模恢宏,均为四进纵深,这两处分别有3个五品官爵的家庭成员。东园别墅不仅装饰堂皇,而且营造得像个迷宫,非宅院中人深入其中,鲜有能够找到原路出来的。蟠龙堂、杉木园、富春堂(均建于1865年)则是三进纵深。双庆堂(建于1826年)和高山坪(建于1865年)只有两进纵深,但高广宽敞。宅院布局的差异,反映了劳氏家族300余年来恪守宗法礼序的轨迹。
尽管劳氏宅院规模不一,但围墙内均按主院、副院和附属建筑三大部分布局,主次分明,布列有序,且一概是数代同堂聚居。自先祖劳经建造第一个宅院伊始,就精心营造与周围和谐共生的环境。往后356年12代子孙一直秉承“山水合局优生,林木旺盛养息”的建筑审美理念,建造宅院时,就地取材,在宅基前的注地挖土。烧制砖瓦,然后附形造势,蓄水为湖,植树造林。在哪个地方栽哪种树,也很有讲究。房前屋后分别栽种樟树和梐树,家里添丁又依照灵山习俗,在塘堤栽种几棵品种优良的荔枝树。栽树的目的不止于合局养息,还有更深层次的内涵。樟与文章的“章”同音;梐与“笔”谐音,且梐树开春时吐露的卷曲红叶,如蘸了朱砂的毛笔头;待得红荔缀满枝头,又是功成名就、子孙满堂的意象......这些都寄寓着“文章显世,红顶当头”的祈盼。打造优良的生态环境和造就优秀人才相得益彰。
如果“健翮凌云”“是劳氏培养子弟读书做官报效社会的心理取向,那么“艺苑先殾””则是他们锻造子弟资质修为的“希望工程”。劳氏古宅配备了供子弟读书的专用场所。年幼者集中启蒙的地方,叫下书房;取得生员资格者潜心学问的雅室叫上书房。如东园别墅的直养斋,是“东园公”劳自荣读书著书处,左侧则是他亲执戒尺、督导儿孙的家塾。老长房的劳克中公祠自1761年建成后,又提供副院做家族书院。三达堂门前的大墨砚足有200年的历史,是劳氏家族崇文重教的象征。经统计,1546-1911年,大芦村劳氏家族累计男丁约800人,培育出县、府儒学和国子监文武生员112人,47人出仕做官,81人次获得朝廷封典。故而。所有劳氏古宅主院上第二进的三开间厅堂都被称为“官厅”。
富而思进,不但使得劳氏家族的基业不断得到补充,同时也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现存17块清朝匾额弥足珍贵。可以想象当年熠熠生辉的景象。三达堂“官厅”内,高悬诏书匾,平添儿分庄严;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布政使曾燠等政要名家的墨宝贺匾,令人赏心悦目;上房如意门头上的科名匾,一展主的风光;诸如望远楼、直养斋的标志匾。烘托出家族中恬淡祥和的氛围。三达堂“官厅”后屏门上的《朱子家训》抄件,以及各处宅院中存留的石杵、石磨、农具等、仍能让人捕捉到耕读文化的余绪。摹刻文天祥“忠孝廉节”题词的巨幅拓片,则被视为东园别墅的镇宅之宝,以前每逢重大节庆,必被郑重展示,供族人瞻仰。字字千钧,是家族伦理教育的直观教材。
至于明清时期劳氏先人所创作的305副传世楹联,不仅是民俗文化与家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更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社会财富。这些槛联格律工稳,修辞娴熟,辞藻隽永。尽管一代又一代人不断扩充槛联的题材和内涵,但基调始终如一,“修齐治平”的主旨鲜明。逢年过节以及喜事庆典之际,后人便用红纸浓墨书写,重温先祖教诲,并张贴在祖辈当年张贴的位置上,这是数百年未变的位置,也是数百年未断的德育传承。这些楹联因贴近生活,传达真善美,数百年来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激励族人奋发向上,和睦乡邻,回馈社会。
如今,大芦村仍保留着一些古老的民俗。比如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村人吃茄子粥,以示不忘祖德,感恩图报,自360年前四代祖劳弦传下至今不变。农历八月十八日,则是“八月庙”的节庆。一到晚上,镬耳楼后的参天古树下,乡邻云集。天为幕,月为光,民间艺人拍击长鼓,表演傩舞“跳岭头”,共庆丰收。
大芦村堪称岭南明清村落的缩影,历史民俗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在此有机交融,成为休闲旅游、畅享岭南民俗文化的理想去处,也成为众多摄影爱好者的摄影天堂和各级影视媒体的拍摄基地。1999年6月,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广西楹联学会授予大芦村“广西槛联第一村”称号;
2007年5月,大芦村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评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大芦村古建筑群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2月,大芦古村文化生态旅游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摘自《荔乡灵山》
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