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封第 晚清民居文化陈列馆
荣封第古宅位于灵山县太平镇连科坪村,距离县城83千米。连科坪原称连窝坪,环境优美,地形似“仙人仰睡”之态。荣封第正好建在“仙人胸”的位置。被称为“仙人罗带”的太平江遍植桑竹,绿意葱茏;隔岸,纱帽岭似乎伸手可取。被称为“仙人头”的后背山苍松如罗伞,前面“仙人胯”下,稻田依次递低,小溪淙淙流至龙头岭,再汇入太平江,北面土久岭、天井岭、鹰岭绵延起伏如帷如幔,外围远处的青窝岭恰似天降锦屏。一到春天,满村梨花盛开,时有牵牛荷犁的农人从晶莹如玉树下穿过,农耕文明的血液在这个古村落延绵不息。
荣封第由太平仇氏四房后人仇诲忠始建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历时二十载落成。因为自仇诲忠往上算起的仇氏五代都,先后获得朝廷封典,所谓“五代恩荣”,荣封第由此得名。荣封第修建后仇氏又以“连科坪”重命村名,赋予“连科发甲” 的新意。荣封第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东南朝向,“五进三排九”(五进深,每进由正座、外廊构成,横排9间)结构,共108间房屋,宅院前是被称为“仙人肚脐”的半月形池塘,塘畔栽种7棵荔枝树。之后陆续增建围墙、四角碉楼、夹墙等防御设施及围墙外的书院“进修斋”。
荣封第不设门楼,前院门为敞品式,两边通花墙垣上各立有一座石雕日晷,昭示主人不流于俗的品位。左、右到朝廊屋依次是门房、轿舆房、马厩和下人仆役的住房,围墙有5个边门可以出入,既显示主人的豁达气度,又隐含家族“五代恩荣”的光荣史,以及期待后辈连科发甲增广门庭的内涵。第一进大门的两侧外墙各嵌有一块花岗岩拴马石,意味着“外人非请勿进”。府第房屋以悬挂牌匾的厅堂为中轴线循序渐进,左、右、内、外廊遥相对称,朝内隔外,构成16个人伦有序、男女有别的院落,各院往来不必经过厅堂。厅堂用料考究,布置堂皇,光亮庄严。第一至第四进厅堂设置的后屏门,唯有重大事件或贵宾来访才打开;第三进厅堂是议事和款待嘉宾的场所;第四进正中是女厅,外人及执役男女不可入内;第五进厅堂供奉祖先神位,平时鲜有人走动。正座的房间采用“明一暗二”(厅堂一间,厢房两间)结构,厅堂两侧厢房是家长居室,即“上房”。正座两侧共有6个副院,均为回廊通绕的四合院形式,院内前后房间都是“三间两耳”(正房三间,耳房两间)结构。右边副院是家中成家立室者的居所。前向的是男客厅,其中居中的小厅叫司厅,格扇门窗雕工精湛,格调清雅,是男主人书斋兼小会客室;靠正座厅堂的耳房即书库;另一边的耳房供男主人倦时小憩;两侧檐廊可以出入正座厅堂、偏院。后向的是女客厅,居中的为女性专用“花厅”俗称“倒朝厅”;靠厅堂的耳房,用作贴身丫鬟休息室,近偏院的耳房是女主人寝室。两侧檐廊出得厅堂、入得厨房和耳房,进退有度。司厅、花厅之间的小天井正中以一堵漏窗照壁遮挡。朝向司厅的一侧,砌有金鱼池,象征男士平步青云;朝向花厅的一侧,设有花坛,寓意内眷兰香惠秀。小天井两边的内廊屋俗称“笔套屋”,遵照旧习俗“男不入厨房女不进司厅”,功能有别,内外兼顾。左边廊屋靠近司厅的,是惜字房。用来放置草稿废纸;靠近花厅的是烧水间;右边廊屋是厨房。左边的副院结构与右边的相似,这里是未婚嫁儿女们的小天地。副院外侧,左右共有6个偏院,是男仆女佣的栖身处和杂物间。
荣封第除建筑艺术别具一格外,其历史遗存也不胜枚举,最有名的是镇宅八宝。其一是“道光丙戌科钦点翰林院庶吉士仇效忠立”牌匾这是仇诲忠族弟、灵山著名文人仇效忠中进士入翰林院后制作的;其二是翰林斗笔,这是仇效忠题写“荣封第”匾额用的犀角杆大毫;其三是巨幅七彩锦绣寿幛,其上录有道光三十年(1850年)仇诲忠生日,广东学政戴熙撰写的祝寿词;其四是两座位于前院门的石雕日晷;其五是圣母吊灯,这是戴熙赠送给仇诲忠的庆生贺礼,为法国18世纪时制造的;其六是传世楹联,由荣封第历代先人创作;其七是“恩荣 久(九)耀”,即封诰匾以及两广总督蒋攸铦等名人题赠的匾额,共9块;其八是七星伴月,指宅前月牙塘以及7棵呈北斗方位排列的古荔枝树。
此外,仇家还有“持家八宝”,坊间则称为“习俗八怪”。其一是“客佬”口音,荣封第人至今仍讲肇庆方言,以示不忘根本;其二是摘荔迎宾,荔熟时节,贵客来访,领一男孩到村口的迎客荔下,给客人敬奉佳果;其三是帮盘待客,有客人来,家家户户端出拿手菜拼席款待来宾:其四是尊长带筷,举行隆重家宴时,恭请席中辈分最高的长者先起箸;其五是戒烟回避,在尊长面前不抽水烟,否则,会被视为不敬;其六是满月开斋,小孩满月由长者边赞礼,边象征性地喂食;其七是开笔启蒙,孩子到了五六岁,即请当地名人“引赞”,手把手教写名字,开卷领读;其八是科名大粽,逢年过节包大粽,必会包一个格外大的主粽,寓意“科名大中”。
这些珍贵文物和非物质民俗文化遗产,既是社会变迁与家族历史的见证,又折射出传统人文精华的传承轨迹。荣封第由此被人赞誉为晚清民居文化陈列馆。2017年12月,连科坪荣封第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摘自《荔乡灵山》
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