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诞生于1977年。在这一年,于俄罗斯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博物馆理事会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设立一个年度活动,其“目的是进一步统一博物馆的创造性愿望和努力,并吸引世界公众对其活动的关注。”自此,国际博物馆协会向世界宣布每年的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它旨在传达“博物馆是文化交流、丰富文化和发展人民之间相互理解、合作与和平的重要手段”。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国际博物馆协会确定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并指出博物馆能够创造连锁效应,促进积极变革,对于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美好生活具有关键性作用。
今天,我们诚挚邀请您一起探寻灵山人遗址,感受“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让我们共同期待“国际博物馆日”的到来!
灵山人遗址
灵山人遗址位于灵山县城东郊2.5公里的马鞍山,因山形酷似马鞍而得名。山下有岩洞数处,其中以东胜岩和葡地岩闻名。
马鞍山-施国辉 摄
1958年,三海公社梓崇大队社员在马鞍山洞穴采集鸟粪作肥料,挖出一颗类似人牙的化石,引起文化部门的注意。1960年2月,广东师范学院教师陈华堂、周继舜到此考察,在东胜岩发现1块人的脑盖骨和1颗人的牙齿化石,这两件化石均在含贝壳的文化堆积中。3月,广东省博物馆派员到此进行为期10天的考察。4月下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教授贾兰坡、颜訚到现场实地考察,随来的还有顾玉珉、刘昌芝、操汉文。发掘了2个溶洞,出土古人类的1块颞骨、1段股骨、2颗牙齿、3小块顶骨和3块额骨化石,伴随出土中国犀牛、野猪、熊、鹿、牛的化石及钙化蜗牛一批。古人类骨化石具有蒙古大人种特征,地质年代可能属于距今2万—1万年前的更新世晚期。考古学家将这里的古人类命名为“灵山人”。
东胜岩出土的人类股骨化石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灵山县境内就有“灵山人”生息于此,到了新石器时代,更多的古人类在此繁衍。目前,灵山县已陆续发现多处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址,如元屋岭遗址、滑岩洞遗址、龙武山遗址、马鞍山遗址、翠碧峰遗址等,其中马鞍山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物登记在册的就多达83件(参考品一大批),有石锛、石斧、石楔、石镞、石凿等。
马鞍山遗址出土的文物
来源:灵山县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