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3日,檀圩镇华屏村讯)秋日暖阳下,檀圩镇华屏村的岗松5号基地里,弥漫着一股沁人心脾的草木清香。一簇簇翠绿的岗松迎风摇曳,十数名村民正穿梭其间,手持工具熟练地进行采收、捆扎,欢声笑语在山坳间回荡。这片种植刚满一年的岗松基地迎来了首次丰收,不仅验证了“绿叶子”变“金叶子”的产业潜力,更成为了激活本地就业、巩固脱贫成果的“新引擎”。
测产达标效益显,荒坡地长出“新希望”
“长势非常好,超出了我们预期!”基地技术员一边测量一边介绍。经过现场初步测产,这片岗松的亩产(生重)稳定在800斤左右。按照当前每斤0.8元的保底收购价计算,亩产值可达约640元,预计3年后达到4000斤每亩。更重要的是,岗松耐旱耐瘠,非常适合利用华屏村的丘陵坡地种植,真正实现了让“闲地”生金。
岗位送到家门口,脱贫户捧上“新饭碗”
本次丰收季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对当地脱贫户就业的显著带动作用。基地积极响应当地政府“巩固脱贫成果,产业就业帮扶”的号召,将采收、运输、初加工等环节的工作机会优先提供给村里的脱贫户。
“一天能挣一百多块,还不耽误照顾家里,这日子更有奔头了!”正在熟练地捆扎岗松的脱贫户张大姐笑容满面地说道。像张大姐一样,在基地获得临时就业岗位的脱贫户有近十数人。基地负责人表示:“我们从种植期的管护到现在的采收,为周边村民,特别是脱贫户,提供了季节性工作岗位,有效增加了他们的劳务收入。”这种“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模式,让脱贫群众在家门口就捧上了稳当的“新饭碗”,实现了增收顾家两不误。
产业振兴动力足,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
华屏村岗松5号基地的成功,是探索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次有效实践。它不仅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更通过创造就业,激发了乡村的内生动力。下一步,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广“企业+合作社+脱贫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并积极谋划岗松的深加工项目,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让这小小的岗松,能持续为强村富民、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贡献更大力量。
满载岗松的货车缓缓驶出村庄,车轮载着丰收的喜悦,也载着村民们对更加美好生活的憧憬,驶向广阔的市场。这片曾经的普通土地,正因为这绿色的希望,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来源:灵山县檀圩镇商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