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5073|回复: 0

非遗灵山 | 跳岭头:岭头节的灵魂,丰收与希望的傩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千百年来,仰仗自然天赐,
人们学会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造就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哲学。
在祈愿风调雨顺、庆祝五谷丰登的过程中,
一些习俗千古流传,
造就了一个个蜚声中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傩舞


229633f40bef4ca3b333563dd2ece4b2.jpg


灵山跳岭头就是其中之一,
它源自中国古代一种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傩。

7945033f41fc2061fa04477b6f71af40.jpg


每当农历八、九月间,荔乡人插完了晚稻,洗净身上的泥土,趁着难得一时的农闲,就开始忙着张罗“还年例”——这是民间对一年一度岭头节的戏称。家家户户采买鸡鸭鱼肉,亲朋好友互相走访聚会吃岭头。大家举起酒杯,一起畅谈丰收的愿景。怎能没有歌舞助兴?



d5bc902e7dfac585cc48a972f2cbcdc2.jpg

古村傩戏-李戈摄


入夜,宁静的夜色中突然响起了震天的锣鼓声。在松明火把摇曳的火光中,一个个面目或狰狞或诡异的“神魔仙怪”,身着彩色衣裳,踏着锣声鼓点的节奏,挥动着刀枪剑戟,在村前的岭头上、庙坛前尽情狂舞,跳四帅、捉妖精、操兵仗、钻火圈、赶龙船……这就是灵山岭头节的灵魂——跳岭头。



25b4811907619564073a87bbf1e05f55.jpg

跳岭头-朱香山摄

灵山跳岭头

灵山跳岭头是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钦州跳岭头”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古代傩舞的遗存,灵山跳岭头保留了古代傩舞头戴面具、身着彩衣、手执武器起舞的艺术特征,又与“秋社”等广西地方民俗相结合,并加入了“宁谏议”“朱千岁”等地方名人作为傩祭主神,以高边锣、小马锣、象鼓(即蜂鼓)作为伴奏乐器,发展出了“跳三师”“跳师郎”“跳四帅”“跳忠相”“耍界”“跳下罡”等多个舞段,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舞蹈风格。




《邓阳的传说》中的这段内容生动地概括了灵山跳岭头的艺术特色:
唱则不跳跳不唱,唱格调式声悠扬。
歌唱事由叫咏古,针砭世态炎与凉。
傩舞功夫多变幻,招式有柔又有刚。
三十六相傩面具,美丑善恶形夸张。
个中故事和人物,细听唱格知端详。
配器只用锣和鼓,砂陶鼓桶蜂腰样。
马锣挂腰来点板,十二武锣大阵仗。


af3477afe288578a16887e21c8c59f02.jpg

傩舞风采-王玉欣 摄



唱格是跳岭头的重要组成部分。

跳岭头中的舞蹈和歌唱大多是分开的,

每跳完一个舞段,

接着就唱那个舞段里的人物故事,

每唱一个人物故事叫一“格”,

一首唱格实际上是一篇叙事民歌。

灵山跳岭头中唱格的唱腔比较粗犷,

用当地方言演唱。


傩面具背后的故事


在灵山跳岭头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艺人脸上千奇百怪的傩面具。灵山傩面具素有“三十六相”之说,“相”,就是面具。



fdeb4efa701efd09a1f551f02c587e86.jpg


灵山傩面具分为文官、武将、娘、丑、精五类,囊括众多鬼神、人物;面色则分为红、白、蓝、黑、赭浅红五种。不同角色的“相”有不同的造型;每一个“相”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在跳岭头的唱格中被代代传唱。其中流传最广的,要数北帝和四帅的故事了。北帝被尊奉为灵山跳岭头的祖师,玉帝命他负责收服人间妖神。在他的麾下,最得力的干将是邓、赵、马、关四大元帅。在灵山跳岭头的唱格中,个性张扬的四大元帅、取义成仁的朱千岁、矢志报仇的五大雷神、闯关求道的三师、歪嘴斜眼的李养等人都各自有精彩的故事。做工精妙细致、形象丰满的灵山傩面具背后蕴藏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不朽的传奇,是难得的艺术精品。



84616342efeccb144d9b32a08c669227.jpg

2016年,灵山傩面具
被列入自治区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做工精妙细致、形象丰满、精美生动的灵山傩面具,出自一群普普通通的荔乡手艺人。在佛子镇芳兰村,有一位精通傩面具制作的陈肇梅师傅。陈师傅年过七十精神矍铄,学习雕刻傩面具已将近四十年了。过去,灵山傩面具技艺以家传为主,很少外传。陈师傅的外公和父亲都以雕刻傩面具为业。在浓厚的家庭氛围影响下,陈师傅也踏上了制作傩面具的艺术之路。



eb15e01025887ae40b9341c15dce3020.jpg


他将年轻时积累的美术功底和练就的雕刻技艺结合起来,应用在傩面具制作中。他精心选用质地坚韧的香樟木,从塑形、打磨,到涂底漆、上油彩、描眉目,每一步都细致认真,精雕细琢,他甚至能在指甲盖大小的木头上刻字。陈师傅雕出来的傩面具细节丰富,各具奇趣,钦州各地的买家都慕名前来购买。



285ed4875d2015a0a9e2f8d83173b38c.jpg

14e8b12d9d91043eb2cc29ae715e076b.jpg


如今,在陈师傅的带动下,儿孙纷纷继承了这门家传手艺。有村民来学,陈师傅也从不吝教,使灵山傩面具制作技艺代有传人。

2017年,陈肇梅被确定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知灵山事,交灵山友,上灵山家园网!


来源:钦州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欢迎来到灵山家园网-www.ai03.c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PP客户端|手机版|免责声明|公司简介|公安备案:45072102000519|灵山家园网 ( 桂ICP备19000664号|45072102000519 )

GMT+8, 2025-10-14 04:40 , Processed in 0.110812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