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604|回复: 0

烟墩镇茅针村农民在家也能创外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7 12:4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村种竹子竹编全出口
茅针村农民在家也能创外汇


  本报讯 (记者陆铭通讯员韦朝广)笑声爽朗,脸膛黝黑,每谈起村里未来的建设规划就一脸的自信和兴奋,这是记者在烟墩镇茅针村委看到的彭永雄支书。作为茅针村的村支书,彭永雄带领村里群众开发利用当地丰富的竹林资源,创新竹篾编织工艺,走出了一条依靠竹编发家致富的道路。全村种竹子,竹编产品全出口,村民赚外汇成为了当地的一个美谈。

  与竹结缘 激发创业灵感
  彭永雄,这位出生于1959年的村支书,27岁便以年轻能干、思维活被群众选进村委班子,成为最年轻的村委干部。上任伊始,看着全村5000多群众守着几块田看天吃饭艰难度日,彭永雄再也坐不住了,他暗下决心要带领茅针村的乡亲们走出一条致富路来。
  烟墩镇其他村的群众普遍在房屋周围种上荔枝龙眼等水果,但是茅针村的村民自古就有在房屋周围种植竹子的传统习惯,竹子除了给房屋遮阴之外,竹笋还可以作粮食,又可以编织成竹篮、筛子和竹兜等实用竹篾用具,因此茅针村村民对竹子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彭永雄深入分析了茅针村的情况后觉得,村民房前屋后种植的竹子是一个致富的好项目,就决心带领村民走竹编致富这条路子。

  技艺精湛 敲开致富大门
  竹子资源是茅针村的优势条件,但是要将茅针村的竹子资源做成一个致富项目的产业谈何容易。竹篾编织是一个要求很高的技术活,为了掌握编织技巧,彭永雄虚心向村里的竹编老人请教。为了学好编织技术,彭永雄手指被锋利的竹片划破了好多次,但是他依然认真地一招一式跟着老师傅学习,生怕漏掉了什么环节,一件竹篾制品织好了,上面根根竹片都沾着他的血迹,让人动容。
  “彭仔学习的苦劲让我这个竹篾师傅很意外,太难得了。”说起彭永雄学竹篾技术的故事,村里72岁的邓大爷连连竖起大拇指。
  为了学习新式竹篾的编织技术,彭永雄还走出茅针村,到外面寻找和拜师学艺,诚恳好学的态度和带领乡亲们走出贫困的决心让竹篾师傅们毫无保留把技术都教给他。
  十年磨一剑,1998年彭永雄学艺归来,筹集了20多万元创办了“烟墩镇永雄工艺厂”专门加工生产竹芒编织品。为尽快打开市场,彭永雄对市场需求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有针对性地对产品进行了技术革新,开发设计了深受外国客商青睐的新产品,在每年的广州春、秋交易会上都得到了日本等国客商的大量定货。从此,彭永雄工艺厂的生意日益红火。情深意重 带领乡亲奔富路
  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为了让竹编在村里能尽快形成产业,彭永雄决定带领全体村民搞竹编,实现编织致富梦。彭永雄的竹编工艺厂除了带富本村群众外,还辐射带动了到了邻近的邓塘、六加、峡口、大远等近10个村委会,有效解决了周边1000多名富余劳动力得就业问题。特别是邓塘村,在彭永雄的带动下,全村60%的人搞起了编织,仅编织一项,该村人均收入就有2000元以上。
  创新才是制胜的法宝,彭永雄融民间传统工艺和现代创意为一体,设计创新编织的筐、箩、篮等工艺品新款式,茅针村的竹编已经实现了由物用性转向了工艺性的嬗变。目前已经开发出100多个品种,年生产加工共300多万只,产品全部出口,远销美国、日本、东南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2012年,永雄工艺厂的规模由办厂时的20万元发展到200多万元,直接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360多人。“茅针村富起来了,下一步将在群众精神文化方面做更大的努力和工作,确保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齐头并进。”烟墩镇镇长黄春柳一脸自信地告诉记者。




本文来自: 钦州日报

欢迎来到灵山家园网-www.ai03.c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PP客户端|手机版|免责声明|公司简介|公安备案:45072102000519|灵山家园网 ( 桂ICP备19000664号|45072102000519 )

GMT+8, 2025-1-15 09:21 , Processed in 0.08839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