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陌生小区、进入其中一幢楼,乘电梯直抵顶层平台,最终纵身跳下。4日早上7点左右,就读名校、成绩优异、长相漂亮的18岁无锡女孩君君(化名),以这样一种残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直到最后一刻,她的身上还背着一个黑黄相间的书包。(9月5日《现代快报》)
刚刚成人的青春美少女刚开学便跳楼结束生命。为何?有的说君君性格内向,也许是遇到了什么事情,想不开才跳楼;有的说君君因为某些原因不开心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之前割腕被家人救了回来,悲剧发生前几天,君君还和妈妈说人生没有意思,不想去上学。不管因为何种原因,君君寻短见都是一个悲剧:学校教育的悲剧、女孩家庭的悲剧,女孩人生的悲剧。在我看来,这是“生命教育”长期缺失的必然结果。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虽然近年来素质教育被叫得很响,但随着物质生活的日趋充裕和奢靡浮华观念的蔓延腐蚀,中、小学生在错综复杂的价值观中,很容易迷失自己,最终人心疏离、找不到生活方向,甚至视生命如儿戏,在受批评、受委屈、受挫折等面前,态度消沉,如同“天塌了下来”,走向不归路。美少女开学次日自杀,重重地扇了现行教育一记耳光。
生命教育在我国的香港、台湾等地已经普及。虽然内地关于预防青少年自杀的问题已议论多年,一些地方中小学开始了生命教育课程的实践,一些专业学术组织也对生命教育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大多脱离实际或没有付诸实施。直到现在,生命教育在家庭和社会中,还是个“生词”。而整个社会对生命教育的淡薄,几乎成了生命教育普及的最大障碍。生命教育的社会认知度之所以低,一方面是“唯分数是瞻”的应试教育模式还没有根本改观,学校、家庭、社会重学生文化课、重成绩分数,轻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变成了“智”的独角戏;另一方面,在我国大多数地方,关于生命教育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尤其是对青少年自杀预防系统的研究,在国内可谓刚刚起步。
近年来,初中、高中新课程改革可谓不断深入。但是,以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生命教育始终没有成为普及性的课程,越来越多的高分低能“尖子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被大浪淘沙,甚至成为新型社会问题的始作俑者。将生命教育列入议事日程,并将这一命题提高到事关下一代成长的战略高度,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要将涵盖生理、心理和适应能力的健康教育作为一门系统课程,贯穿教育始终;另一方面要在传统学科和社会实践等课程中,全面渗透生命教育,并从家庭、社会等角度拓展育人空间,为生命而教育,进而将生命教育牢牢植根于教育的大框架。对于孩子,还有什么比生命更可贵的呢?(子甫 原题:教育孩子: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可贵)
(责任编辑:陈露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