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净 于 2013-5-9 22:21 编辑
谨以此文章献给我逝世已十二年的爷爷,和经历那些年代的人们!(包括我们的父辈们)!由于从我懂事记事起,爷爷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由于没什么人和我说起爷爷的历史往事,我也未问起,所以爷爷留在我记忆深处只是整个九十年代到廿十一世纪初去世前的印象。上个月回去扫墓后,和阿婆说起,她向我讲述了爷爷一生的一些概况,令我有了写以下这篇文章的想法。由于文化水平有限,文章有需改善之处,多多指教! 我的家乡位于灵山盆地的东南部的一个小村落,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上个世纪的1918年,我的爷爷就出生在这里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里,家里有五兄弟,爷爷是最小的,家族里排行第六,生前人称六公。上面的四个哥哥分别排大哥,二哥,三哥,四哥。其中二哥因为另一宗亲无子继承家业,而上门认亲。而四哥在以前战争年代被抓壮丁后杳无音讯。剩下三兄弟都是在本村生活并传宗接代,到了今天已经是子孙后代人丁兴旺! 爷爷自小读书不错,但由于家里贫穷,所以在完成了高小学业以后,家里再也无力再送爷爷继续深造。于是在18岁左右的时候,有了入伍的经历,并随着军队走南闯北,远至广东广州,湖南,贵州等等,在很多地方留下了足迹。在我小时候,曾无意听爷爷说过,在年轻时无论去到那里,都会第一时间写信给家里报平安。其实在我一直的印象中,爷爷是一个受过传统教育,对于传统礼节方面很注重的人。 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段闯荡的经历,令爷爷开拓了眼界视野,知道知识文化的重要性。退伍回家之后,决心继续读书深造,但对于一贫如洗的家里来说,连吃饭都成问题,要继续读书深造,谈何容易?于是爷爷做了一个决定,从另一宗亲的祠堂公家借钱,去广东省立钦州师范学校读书。这在当时是一个多么大胆的决定啊!即使以今天的角度去看,爷爷这样投资自己的知识技能,使自己增值。也是值得去肯定的!这也是我听了爷爷的故事之后,我最佩服爷爷的地方! 毕业之后,开始了他人生前半生的教书生涯。随后也有了第一次婚姻,第一任妻子是现广东人氏,婚后一直无生育,在以前的年代,特别讲究传宗接代,所以后来便结束了这段婚姻。由于当时爷爷当时教书并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而是轮流去一些地方学校的。在1946年左右的时候,爷爷28岁,这一年他来到阿婆所在地方的学校教书。当时爷爷空闲之余,也会到村里相熟的人家里拉家常。当时村里的一个热心大姐便有意无意问起爷爷,有老婆了没有?在得知爷爷的情况后,便向爷爷介绍了阿婆,那一年阿婆才18岁。阿婆说到或许这就是缘分!因为爷爷在阿婆村里教书只是短短时间,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他们又怎么会相识而结婚呢? 结婚后,爷爷的事业慢慢便迎来了前半生的高峰,在得到了上级的赏识后,分别当上了国民政府广东钦州边防支队指导员;钦州边防支队大队长,出入都有两警卫员跟随左右,阿婆也跟随着爷爷去钦州生活,也正是这一段经历为后来文革的经历埋下了伏笔。 爷爷在当上了如此官职之后,还是保持他的一贯的做人作风。期间也有帮助穷人惩治恶人的经历! 在这段经历之后,爷爷回到了县里继续教书生涯,一直是在邻近镇任教。直到解放以后,继续从事教书育人的教师职业。由于有之前的经历,期间曾被村委会带回审查过一次。应该爷爷人缘还好吧,上级领导还这样说,其实你不用跟他们回去,因为在我们的地方带走人也要经过我们同意才行啊?接着就是继续任教,我的父亲应该也就是这个时期出生,那年是1953年10月。当时工资不是很高,所以养妻活儿成了问题,这种情况在两年后我的叔叔出生了以后更为明显。爷爷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凭自己曾走南闯北的经历,决定还是辞掉公职,去从事经商。(但当时并没有正式辞职,所以后来再也不能再按公职去办理退休方面。这自然是后话)。 爷爷选择做生意的镇是于东边离县城18公里的小镇,由于过去交通不便,所以离县城尚算远,而邻近山区方圆十里也居住不少的人,所以每到圩日赶集的人也不少,是做生意的理想地方。正当生意慢慢有了起色之时,户口已迁到了当地镇上。这时却又发生了变故!大家都知道,在建国初期直至到文革时期,是不准人们做贸易生意,或种养过多的农作物去卖的!这是被批为走资本主义的尾巴!于是,或许就是因为这样吧。爷爷就这样被抓了起来,并被以相关罪名劳改五年。那时,我的父亲才五,六岁,我的叔叔也三,四岁。由于阿婆文化不高,在镇上实在是无力抚养两个幼小的孩子。于是又迁回了老家的村里。幸亏过了两三年后,不知是因为后来查来查去,确实问题不大还是什么原因,爷爷被提前放了出来。之前说过,由于教书的公职已经辞掉,而生意又无法再继续。唯有回到了出生的村里务农。 这时已经进入了六十年代,大家都知道,在整个六,七十年代中国岁月的情况!虽然爷爷一直是教书为主,但毕竟也有曾经在国民政府任职的经历,这一点事实,成了文革时期中被批斗的理由。曾有过几次被批斗的经历,这在当时被批为黑五类分子。并直接影响了子女的读书和结婚。在那个讲究个人成分的年代,升学是要选送成分好的家庭子女的。所以就算我的父亲和叔叔的学习成绩很好,在村里读完初中后就再也无法再继续深读。而且在后来也由于这样的成分问题,我的父亲和母亲结婚时,曾遭到了母亲外家的反对,并在以后结婚多年没有来过我家。这一点直到改革开放后才有所改变,这也是后话。形势最危急的一次就是在当时有人主张杀人,听说其他许多生产大队在这个时期都有杀掉黑五类分子的事例。而我们的生产大队则严令不准杀人,只批不杀。在多年以后,再回头看看,即使在那样的年代还是有人做出了中肯的选择的! 在整个六,七十年代期间,阿婆又陆续生育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而姑姑出年于六十年代,当她成长读书时,成分已经不再成为束缚,所以她读到了高中文化,这在当时,已经算很高了。 而就在姑姑读高中的时候,中国终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开始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之前家里真的好穷,物质缺乏,吃都成了问题。爷爷就在这个时候,开始人生历程最后的做生意生涯。这时,爷爷已经年过六十了。当时是去南宁进货回灵山县城卖,生意虽然只是小生意,但慢慢地,家里的生活有了变化,伙食充裕了好多。当时十多岁的姑姑好开心地说,以后每星期都有餐丰盛饭菜的就太好了!这句话让今天的我听来很感慨,也有点伤感!但令人释怀的是,这以后的生活真的是越来越有所改善了!特别是当子女们都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生活道路时。一般人到了这个时候,是可以享享清福了,特别是在九十年代爷爷七十多岁以后。但爷爷却一直坚持自力更生,自食其力,继续在县城做着他的小生意,直到去世前一段时期。 我对爷爷的印象更多就是来源于此时,小时候除了过年过节,平时很少见到爷爷的,只有星期六日,或放假出街时,才去到他和阿婆的摊口或租住的地方见到他。而对于我们这种平时没什么零花钱的小孩子来说,最开心的就是,莫过于到年时收到爷爷和阿婆的压岁钱。那时候,我们祠堂所有人很团结,凝聚力非常好,这和爷爷不无关系,这应该是因为爷爷受过传统教育有关。那时候每年初一拜新年,所有人集中在一起。而且按照传统习俗,先从辈份高的开始,从长到幼,从男到女,跪拜列祖列宗!这样的情景到了今时今日已留在了记忆中!在新时代里,这样的情景已无法再重现!拜完祖先之后,就是我们当时小孩子最开心的时候,因为又到了爷爷和其他德高望重的长辈派红包给小孩子的时候,还记得当时是男孩排一边,女孩排一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爷爷是知识分子出身,并从事过教育事业,所以对祠堂里同族的小孩教育非常重视,就表现在新年派发红包时,小孩子中成绩好的,那红包也相比其他丰厚一些。 时至今日,我还依稀记得当时的情景!当时爷爷也曾说过,小孩中有谁能考上县重点中学,就私人奖励一百元,当时是九十年代初,一百元应该也相当于现在的五百元吧!钱其实是其次,最重要是那种长辈对于晚辈的期望之情!当年很侥幸,我如愿考上了重点中学,也得到了爷爷的奖励!这将留存在我今生的记忆之中。只可惜我后来的表现应该令爷爷失望了,无法深造下去。这也成为了遗憾!只希望今后能努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另外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爷爷对兄长的尊敬之情。那一年春节,爷爷像往年一样,回来过年,买了一些礼品给他当时还健在的兄长三哥(我们称之为三公),记得我当时跟随爷爷一起登门,见到三公以后,爷爷拿着礼品,单膝下跪,双手奉上礼品。此情景相信在现在时代来说,很多年轻朋友不理解,包括我当时也不太能理解,为何行如此礼节!直到今天,我了解一些传统道德的教育后,我才明白。中国传统教育是非常讲究人伦道德关系的,即俗说的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意思是为父的,要慈祥,为子的,要孝顺;为属下的要忠于职守,为上司的要以礼给他们相应的待遇;为夫的要主外,为妇的,要主内;为兄的要照顾兄弟,为弟的,要敬重兄长;为友的,要讲信义。爷爷接受教育的年代,传统道德教育还未丢掉!所以有如此礼节最正常不过了!除此之外也曾目睹爷爷和一些多年未见老朋友重逢会面的君子之情,仿佛还历历在目! 说到爷爷的爱好,我只记得他最喜欢的就是听粤曲了,特别是黄俊英唱的粤曲。经常听见他播放此类粤曲,也应该是他那个年代出生的人所共有的特点吧!我对一些粤曲的熟悉也源于此。 还有爷爷写得一手好的毛笔字,当年健在时,祠堂里写的东西,和平时同族人婚嫁喜事之类的对联等等往往都出自爷爷的手笔。每年到年时,爷爷除了书写家里的春联,更会在县城街头摆卖春联,在我记忆中,这持续了许多年,直到2000年那年春节,这一年爷爷已经82岁了。 随着爷爷年纪的老去,身体也慢慢变得不好,特别是2000年这一年,他患上了肺病,经过了多次治疗后,病情慢慢变得重了,后期也查出了肝硬化的疾病。也是在2001年初时,爷爷正式结束了小生意生涯,回到家乡。 记得2001年上半年,我和哥哥当时在县城摆宵夜档,爷爷到县城看病时,曾有来我们档口吃晚餐,当时他对我们制作的饺子赞不绝口,说好吃!现在回想起来,很遗憾我们并未能有什么成就,没能给爷爷金钱上的一些使用。也很遗憾几个月后,未能见爷爷去世前的最后一面(爷爷去世于2001年的5月份),只能成为人生的遗憾!虽然我和爷爷的平时的交流不算多,不过在县城读书时也曾在爷爷租住处搭食解决伙食问题,很感激爷爷的言传身教,至今还影响着我,也会影响我今后的人生历程! 后记:在听完了阿婆说完了爷爷故事后,有点触动了我内心的深处,于是我就有动笔写下的想法。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父亲时,父亲不由说道,这些历史很多家庭都有的,有什么好写的?但我看到的是,爷爷那种自强不息,敢作敢当的精神,能正确去投资增值自己的知识技能,走出自己的路。而为人处世方面,在家庭里能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对于后代的教育非常重视!而到了老年后,依然自力更生,自食其力,不依靠子女,也同样值得尊敬!我想,他留给我们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就是这些!所以根据阿婆的讲述和我的回忆,写下了这篇文章怀念我的爷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