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841|回复: 1

钦州“窑番薯”与灵山“沤大粽”(钦州方言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 18: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某要轻视方言,某要轻用方言,钦州“窑番薯”和灵山“沤大粽”都不是一般个方言。它们和“好惊”、“扛猪”、“虾笼”等方言一样,色彩浓厚。方言,反映了一个地方的语言特色,在特定语境下表达特定的含义与情感。方言十分重要。文学运用方言,可以使得作品具有地方特色,且可以增强其草根性,让作品根植百姓之中。陆地《美丽的南方》,其中人物语言作者使用了好多方言,让人物形象增色不少。得闲想了一下,暂时归纳几类钦州方言。
  一、歇后式方言
这类方言,与现代汉语歇后语相同,以谜语的形式表现意义;结构分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是“谜面”,后一部分是“谜底”。简短、简洁,富有想象的空间,耐人寻味,有着浓郁的文学色彩,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民间文学样式。
纵观钦州歇后语方言,约略可分为以下几类。
  事理型——这种类型的歇后语,是钦州人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形成的。它托物托事,根据事理表述某种意义。例如,“洞房花烛睇新娘——眼甜心也甜”,比喻人逢喜事,春风得意。“吃牛红屙黑屎——马上见功”,表示做事情讲究方法,立即取得效果;“十月甘蔗——甜归尾”,六月甘蔗,蔗尾糖分不高,味淡;十月秋蔗,蔗尾糖分高,味甜。表示经过一番努力,事情得到圆满解决。“年三十晚砧板---冇得闲”,表示工作多余牛毛,十分繁忙。“老鼠跟棍上——顺势”,表示趁着某种条件去做某件事。“寡公佬做媒——得我某得具(他)”,表示身处两难境地,一事不能两全。“斧头打凿(木工工具)凿打木——一级敲一级”,说明上级对下级的支配关系。“画人公子画出肠——没必要”,比喻画蛇添足。“屙屎粘裤——自己做”,比喻自作自受或自负其责。“三月芒果——开花多结果少”,比喻做事不讲究方法,下功夫虽多,但收效甚微。“屙屎兼捉虱——不可两得”,表示不能兼办的事却兼办了,结果两件事都办不好。“穷钳(螃蟹)挖窟比蛤(青蛙)住——白做”,意为自己辛苦劳碌,好不容易取得了某项成绩,却被别人占去了。“新嫂教阿婆辑麻——假在行”,讽刺某些人不知天高地厚。“叫大虫(老虎)捉猪——有去无回”,意为用人不善,办事无果而终。“龙眼核抹屎忽(屁眼)——危险”,意为做事有很大的风险。“三分番薯屎未屙齐——就想成仙”,讽刺某些人不经过努力就想取得成功。
  谐音型——这种类型的歇后语,谜面部分讲述生活事件,谜底以谐音与之相关,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趣横生。比如:“老婆跌落塘——妻(凄)凉”,表示人生际遇或境况不佳。“塘角鱼某(无)鳞——某(不)论(不计较)”,表现人的胸怀宽广,不斤斤计较。“茶籽油抹脑袋——滑(猾)头”,形容某人诡谲狡猾。“高佬跌跤----蹉(差)得远”,表示两种事物关系不大。“沙牛过江---各(角)顾各(角)”,以之批评某些人自私自利不顾他人。“腰勾佬向火——逼(烤)到头上”, 表事情迫不得已而为之。“朴刀切葱——两头空(穹窿)”,比喻两个人互不相让,水火不容,最后各无所得,双双落空。“秤砣跌落井——落(乐)到底”,表示快乐无限。“灵山大粽——芯(心)多”,表人的思想复杂。“石塘老农卖大姜——好姜(惊,钦州方言“惊”与“姜”同音)死”,意为胆小惊讶。
  比喻型——这种类型的歇后语,借物寓意,形象具体。如“火筒接嘴——长喇类(副词,表“长”的程度)”。火筒,吹火用的竹筒,体长,两头空。意为道听途说、飞短流长,以讹传讹。“新嫂的花枕头——外面好看里头丑”,讽刺人的行为表里不一,弄虚作假。“山猪学吃潲----赶时髦”,揶揄一些人对生活中某种另类东西的盲目崇拜。“三分纸(钱)鸭头——得把嘴”,讽刺某些人鹦鹉嘴,只会唱不会做,夸夸其谈。又如,“村边的屎坑板----又臭又硬”,形容某人顽固不化。“牛尾两边拂(摆)——左右拍打”,比喻断事各打三十大板,不偏袒一方,或一脚踏两船。“灰沙庭前铁扫把——硬对硬”,比喻矛盾互不相让,结果双方受损。“武利张姑娘——做不得老婆”,“张姑娘”是“武利牛巴”名称。表示名不符实。“那丽瓜皮——辑辑脆”,表做事相当容易。
  典故型——此类歇后语,源自于生活中经典的笑话故事,经过长时间的流传逐渐变成歇后语。比如,“有心偷二叔公的牛——再难也不难”,说的是村中有几个小偷,偷技甚高,不管主人如何防范也能把东西偷走。二叔公不以为然,夜里以一长板凳横于牛栏门口,并卧凳上,以为如此便万无一失,但最终牛还是被小偷偷走了牛。原来小偷们瞅准二叔公睡熟之机,先悄悄地把二叔公和凳子挪开,从牛栏里拉出两头大水牛后再把凳子和二叔公挪回原处。后来人们便用此歇后语表达对做某事的信心与决用心。“乜帽找帽——懵懂”,原是说一个人把帽子戴在头上了,还跑到呆过的山上找帽子,结果找不到,回到家才发现帽子戴在头上。以此表现人的记性差。“给聋佬拜年——齐齐有份”,说的是有恶作剧者,以“祝你新年死早”的恶语给聋子拜年,聋子以为是给他祝福,便说“齐齐有份”。于是人们便以“给聋佬拜年”来表示彼此一样,或平均分配。出自笑话典故的,还有“(广)西军打那兰——吃睡吃睡”(比喻无所事事)、“黄屋屯炒粉——易事”(比喻做事易如反掌)、“那桑灯笼——合适”(比喻事有凑巧或做事方法对路)、“刘义打番鬼——越打越好睇”(比喻事件结局出彩、精彩),等等。
  雅俗型——有些钦州歇后语,雅俗共赏,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虽带有某种“色”彩,但幽默、风趣、诙谐,意味深远,令人咀嚼。如:“爬龙门五皇岭——累死都系为了那根东西”,表达彼此目标一致,没有利害冲突;“两公婆倾交(打架)——床头打,床尾和”,表示人际关系的变化无常;“细儿(小孩)入厅底(堂)——太宽”,以示夫妻关系不和谐;“两公婆半夜捣噎——糊事”,表达处世不必事事较真;“两公婆扛猪卖——同点(怎样)都不行”,表达虽工于心计,但仍然万有一失。“蚂蝗咬X——按恁抵(憋住不能说)”,比喻做错某事,难以言说,无可奈何。
  这些歇后语,是钦州人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是钦州方言中一种颇具文学色彩的语言。在这里想特别提及的是,钦州沿海乡镇的村民用之创作民歌,更是别具一格。比如:“酒逢知己,妹妹呀,哥思你想心里醉,文曲喜联,我和妹妹成双又成对”。在这首民歌中,“酒逢知己”是谜面,“心里醉”是谜底;“文曲喜联”,是谜面,“成双又成对”是谜底。在“哪吒三头,哥哥呀,我就是歉你多嘴;言语口吃,你重复啖话真是累赘”一首中,“哪吒三头”是谜面,“多嘴”是谜底。
  钦州民间歇后方言,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如果恰到好处地运用到文学作品中去,将能更好地表现作品的主题,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同时也使得作品语言具有原生态的味道,让作品更接近生活,更受读者的欢迎。(转载)

欢迎来到灵山家园网-www.ai03.cn
发表于 2011-1-22 08: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欢迎来到灵山家园网-www.ai03.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PP客户端|手机版|免责声明|公司简介|公安备案:45072102000519|灵山家园网 ( 桂ICP备19000664号 )

GMT+8, 2024-6-29 02:43 , Processed in 0.08996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