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声点赞养蛙人
——三隆镇鸿兴青蛙养殖场“蛙人”邱志芬养蛙小记 头戴草帽,皮肤乌黑,眼睛炯炯有神,手里总是拿着一把长长的竹柄小网兜,在蛙池里麻利的清除垃圾和死去的小青蛙,这就是三隆镇的“蛙人”邱志芬。
九月,阳光普照,虽是早上时分,却已经异常的炽热,在烈日的照射下,“蛙人”邱志芬黝黑的皮肤越发显得黑亮。用他的话说:“黑,没什么可怕的,这是老天爷特意恩赐的厚礼,是健康色。”
从邱志芬的言谈中,我们了解到,他是地地道道的三隆镇上楼村委村民。从二十多岁就开始到广东进厂打工,曾做过机械修理工,商品贸易批发等工作,2002年遇上养蛙人,他说是一种缘分的开始。
小时候的邱志芬是特别调皮的小孩,常常跟同村人晚上到村外的田边,河边点(抓)青蛙,对于青蛙的属性也有了一定的了解。24岁那年,邱志芬有缘在广东清远初次遇到养蛙人,于是他便到青蛙养殖场工作,一干就是5年。
“当时养殖场160多万的蛙苗,只有4个人工作,忙得不可开交。”邱志芬说。因为从小喜欢青蛙,在养殖场的5年里,每天他都虚心向他人请教。闲暇之余在旁边就静观他人的养殖做法,时间长了,自己也就摸索出养蛙的规律。“如果没有缘,现在的我也不知道在哪个厂里打工,它就像年轻人谈的恋爱,需要耐心的付出与守候。”2007年,他依然辞别了广东清远,回来找了合伙人,也置办了一个青蛙养殖场,这一干又过了8年。
“养蛙是个累人活,每天天刚亮就必须要把饲养了、换水等一系列程序工作也要在10点前全部都做完。如果是想急功急利的,那肯定干不成。对我来说,亏本以为养蛙交上了学费,不管是赚还是亏,我都愿意养蛙,比起以前所做的工作,养蛙有意义多了”。
刚从广东回来的邱志芬,凭借着在清远积累下来的养蛙经验,对自己辛苦置办的养殖场信心满满。然而,万事开头难,刚第一季,养殖场的蛙苗死伤无数,每天都有200斤以上的青蛙死掉,十多天下来,邱志芬的养殖场损失的青蛙就有3000多斤,他跟合伙人每天都用斗车拉死掉的青蛙到村外的树下埋。由于当年我县的养蛇业还不成规模,死掉的青蛙也没有市场,看着死去的青蛙,无无可奈何的只能叹气。
凭借着经验,邱志芬不气馁,他针对青蛙的死因追根问底,他把症状请教了远在广东清远养殖场的师傅,又根据自己的多次测试,得知青蛙死因是因为水质酸性太浓。原以为地表水干净利于养殖,邱志芬特地在养殖场附近钻打了3口上百米深的水井,没想到,水质问题,让青蛙损失惨重。于是抽取江河水和地表水混合,才得以解决这一困境。今年春季蛙,蛙场共有45000斤青蛙,仅仅南宁商贩卢老板就在蛙场购买了22000多万斤,仅此商户就要了一半。平日里,邱志芬还为蛇农们送去饲料蛙,在蛇农的眼里,邱志芬就是他们的“财神爷”,为他们送去的都是颗颗金子。
“你别看我养蛙场只有5000平方,外面的池塘是养鱼的,蛙场上边计划发展养蛇业,现已经盖好了蛇房,等着办理手续,这样一来,我这蛙场就可以迅速向立体农业发展,青蛙可供销售外,也可作蛇料,池水排泄到池塘也可养鱼,节约资源。”邱志芬笑道。
闲聊中,我们看到了“蛙人”勤劳的另一面——勤奋好学。这12年来,凡是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虚心向他人请教,查阅网上资料,技术书籍少不了。在他专心养殖下,养出来的青蛙个个硕大肥美。对于他的“蛙”各路商家也是赞口不绝。对于未来,邱志芬充满了信心。
来源:灵山政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