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赞:“九指校长” 十分敬业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这是太平镇边远山区那案小学校长陈春赞指导新教师时讲的一句话。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他一直秉承着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理念。他用真诚的工作热情,充足的工作干劲,永不停歇的进取精神,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上,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简单、质朴的教师梦:让更多的山村孩子,通过教育学习走出大山,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陈春赞从事教育事业已三十多个春秋。三十多年来,陈春赞一直都是在偏远的山区小学工作,在条件最艰苦的学校默默耕耘着,奉献着。他把一生最美好的光阴全部奉献在了立德树人的事业上。1986年秋,由于工作业绩比较突出,陈春赞被调到了距离镇中心十三公里的偏远山区那案小学任该校负责人。那时候的那案小学刚刚从华楠附中分离建校不久,彻头彻尾是山顶学校,地处偏僻、房舍简陋,校园中间有一个山坡,上面还有一座坟茔。只有两排破烂的瓦房。刚刚被任命为负责人的陈春赞深深地懂得: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学校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唯有营造书香的人文环境才能更好地培桃育李。他心里制定了三年、五年、十年规划。把校园内的坟茔迁走、将山坡推平、建成教学楼、打造成片区教育领头羊,为了这个伟大的蓝图,陈春赞勇不畏辛苦,坚持走访村里各户人家,在镇党委政府、中心校领导的帮助和支持下,“一手拿粉笔、一手执砖刀,建起了山顶小学”。教学楼建好了,他却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在一次推倒危房建设新楼的过程中,他的右手不幸被倒下的墙壁压住,最终截去了食指。每当刮风下雨,截指的风湿疼痛,总在提醒他,一定要实现教好书,育好人的梦想。
陈春赞深深明白:一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支持。他十分关心教师成长。那案小学有一位符老师,他是浦北县人。2007年通过招聘考试来到了这所山区小学。陈春赞从生活、学习、工作上关心符老师。使他既来之、则安之。一开始符老师的教学平平常常,甚至教学成绩靠后。他通过与学生接触了解到山区的孩子白话听不懂,普通话听不太懂,只有普通话与本地话结合才达到声文并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春赞一字一句地教起了符老师学本地话。半学期下来,在陈春赞的悉心指导下,符老师说得一口流利的太平话。陈春赞成了符老师的良师益友,符老师在他的帮助下教学技能不断增强,教学成绩不断进步,最后成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陈春赞相信:看见阴影是因为你低着头,命运如同掌纹,弯弯曲曲,却时刻掌握在孩子们自己手中。他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从最初的民办教师到代课教师再到2006年转正,曲折的经历见证了教育的发展。教书育人,让更多的农村孩子,通过教育学习走出大山,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是他简单、质朴的教师梦。他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三十多年来,一批批孩子在陈春赞的教育、帮助、资助下,相继走出大山。每天办公室的灯亮到很晚很晚,那是他在加班批改学生作业。因为白天除了上好课之外,他还得管好学校。他经常深入到教室了解情况,督促检查学生的行为规范,他带头遵守工作纪律,多年来,除了出差,他基本做到了只要时间许可,一般都会站在校门前欢迎学生的到来、检查学生的行为规范;中午时,不管是否值日,经常都会去教室巡视一下,看看学生自学、纪律各方面的情况,了解一下学生对学校的意见或对学校工作的建议。每周一、周五坚持晨会例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表扬先进,督促后进。在节假日、星期天,他也总是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到校检查、做好保卫工作。对待学生的教育他是那么地认真那么地执着,大量的时间花在了工作、花在了学生身上,家庭和子女他却把担子交给了妻子。
那案小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一穷二白到今天成为片区示范的领头羊都离不开陈春赞的领导和不断的改革中,教育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多次在质量检测、常规评比中获奖,多次被市、县授予“先进集体”等荣誉,办公室墙上挂满了锦旗。他个人没有因为截去右手食指而无法拿起粉笔,反而练就了一手好字。由于他的勤奋和刻苦,个人的教育教学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他所教的数学科在钦州市统一的毕业班学业质量检测中多次获得钦州市级二等奖,灵山县级一等奖;他教学成绩突出,多次被评为德育先进工作者、质量管理先进个人。他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先进的管理理念、在改革中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得到领导、师生、群众的一致好评。人们赞叹说:九指校长、十分敬业。(黄中灿)
陈春赞迎接学生来上课
陈春赞认真批改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