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
威望
UID18114
回帖0
主题
积分54960
注册时间2012-4-22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性别保密
|
-
1994年―2014年,弹指一挥间,20年过去了。
20年的沧海桑田,拥有1400年历史的灵山县紧紧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图发展为总抓手,在短短的20年内,让灵山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550平方公里大地上,一条条水泥路四通八达,一幢幢楼房如雨后春笋冒出来,工业园、商业城、商品楼、旅游景区等势如破竹地拓展。人民安居乐业,小汽车不断涌入普通家庭,生活越过越好……“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等20多项国家级荣誉,为先后摘取“中国荔枝之乡”、“中国奶水牛之乡”、“中国养蛇之乡”美誉的灵山县锦上添花,纷呈着20年的春华秋实。
向工业大县转身
夜幕降临,灵山县城的步行街、和平路、丰江路、人民路等街道上,灯火璀璨,人头攒动,店铺商场,热热闹闹,一派繁华的景象。“20年前灵山县城只有过节才热闹一些,现在我们灵山每天晚上都热热闹闹。”住在县城丰江路76岁的梁高明先生说。
20年来,灵山县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结合本县实际,探索本县发展路子和发展模式,敢于开拓创新,克服种种困难,激活灵山经济发展一盘棋。
20年来,农村综合改革成效显著,各种特色种植和养殖业蓬勃发展,农民负担明显减轻。财政、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化。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全县投资环境明显改善,招商引资硕果累累,例如总投资4.7亿元的骄丰化工、总投资3.8亿元的铭和金属制品等一大批工业项目加快建设等等;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62家,其中亿元企业41家,居全市各县区之首。
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达153亿元,财政收入9.1亿元,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33.8亿元。灵山,正由一个农业大县悄然向现代化的工业强县、经济大县转变。
文化新风劲吹荔乡
20年来,灵山多元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农村文化等形成了文化新格局。摄影、戏剧等文化协会组织不断产生。截至目前,灵山已组建县、镇、村级业余文艺队125个,文艺演员2500多人,文化活动丰富活跃。“十一五”期间,全县共创作各类文艺节目作品舞蹈900多个,获市级以上奖励30多个,其中《鹤舞》在2010年代表广西参加全国第八届民间艺术节演出,获得了银奖。
文博事业呈现勃勃生机。博物收藏文物达400多件,有区、县两级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个。丰塘炮期、大芦村“楹联”、跳岭头、烟墩大鼓已被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烟墩大鼓获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打造了大芦村、龙武庄园等2个摄影基地。新增设了“六峰山—马鞍山灵山人遗址—大芦村—灵东水库旅游长廊。这一大批的文博业,每年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发挥着“让灵山走进世界,让世界了解灵山”巨大作用,也大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多年不回来,我真没想到我们灵山不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县城,都感受到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城乡的面貌和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以后要多回家乡来看看。”北京工作的退休干部苏福昌,前段时间回家乡佛子镇新村探亲时说。
来源:钦州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