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早上6点,天还蒙蒙亮,东风市场熙攘的早市上,几抹红色的影子在猪肉摊子前挑选着,他们是全城爱心车友会的成员。今天,他们将要深入钦南区那思镇为五保村孤寡老人送米、送油、送衣服,为特困孤儿送去爱心。
红色是爱心志愿者的标志,像全城爱心车友会这样的志愿者组织在钦州还有很多。有数据显示,今年我市注册志愿者达20多万人,他们活跃在社会各个领域,大山深处有他们,大型活动现场有他们,熙攘的交通路口有他们,创办文明城市更有他们……
常态:志愿服务成名片
“请不要闯红灯、不压斑马线。”11月28日下午5点,记者来到北部湾大道和永福西大街的交汇处,12名身着红色马甲戴着红色帽子的志愿者分布在道路的两旁,拿着红色的旗子,配合交警部门对拥堵的交通进行疏导。
志愿者李峰告诉记者,他们是钦州邮政局的员工。据了解,市文明办、交警支队组织我市各级文明单位每周至少一次在交通繁忙路口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平时也有很多的志愿者在路口为“文明交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现在,“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关爱五保老人“暖冬行动”、“让温暖一起回家”、“金秋助学”、“保护水环境”等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广为市民称道的志愿服务品牌。这些富有特色的志愿服务是我市在探索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机制化工作中打造出来的,是我市志愿队伍蓬勃发展,践行“学习雷锋、帮助他人、提升自己”服务理念结出的硕果。
近年来,我市成立了由17个部门组成的钦州志愿服务协调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及志愿服务活动工作规程,组织各县区、各单位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使志愿服务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有力推进了我市志愿服务实现常态化。
中坚力量:青年志愿者10万人
7月19日,钦州学院大学生志愿者从浦北做农民工子弟爱心帮扶志愿服务归来,此时狂风大作,车辆也因为台风问题而中途抛锚。“我们知道有台风,但是我们也不知道台风有这么猛烈。”钦州学院志愿者王琼回想起那段路途心有余悸,但她不后悔:“我们做好了视频,也做好了与他们补习功课的准备,我们希望能把自己的关爱传递给下一代。”
“关注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是钦州学院着力打造的志愿服务品牌,也是我市青年志愿队伍中的高质量、高水准的志愿服务活动。同时,我市还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和高校“区校共建”,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担任社区团支部副书记,在和谐社区建设中把握着力点,推进青年志愿者“一助一”结队助老、助困、助孤、助学等日常化、个性化志愿服务活动,为各类弱势群体解决实际困难。
据了解。目前全市共有青年志愿服务队500多支,注册志愿者约10万人,服务群众达130万人次。
全民化:民间组织蓬勃发展
“7年前,我在困难中得到了志愿者的帮助,现在我要用自己的能力回报社会。”钦州爱心车友会-陈全在2011年成立以“摩旅天下,公益为先”为宗旨的钦州全城摩托车队,利用周末及节假日开展爱心活动,“在平常人看来,一袋大米,一桶生油,一台电视机算不上什么宝贵的东西,但在贫困家庭和五保孤寡老人眼中却是如获至宝,简单的生活用品在他们看来就相当于雪中送炭。”
独木不成林,陈全在策划活动时,积极发展会员谋求合作,目前全城摩托车队改成了“全城爱心车友会”会员发展到100多名,并得到很多企业的支持和赞助。
我市像“爱心车友会”这样已登记在册的民间志愿服务组织还有钦州义工联合会、幸福家园爱心慈善会、助残慈善会、慈航敬老协会等12个,还有更多尚未注册或正在办理注册的志愿服务组织默默地奉献社会。在我市,志愿者服务的社会影响力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以参加爱心团队为荣,他们活跃在爱幼助残、关爱孤寡老人、爱心助学、防艾宣传、文明交通、保护环境等志愿服务中,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