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苑银,男,汉族,现年43岁,广西绅宝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苑银,创业成功后从深圳回到家乡灵山县,扎根工业园区,发芽、成长、崛起,成功漂洋过海,成为北部湾经济区屈指可数的出口服装企业。
1992年,21岁的王苑银只身到深圳打工,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2007年王苑银回家乡灵山创业,创办了广西绅宝制衣有限公司,2009年投资1.1亿元兴建佐蒙生态产业园,创建校园地带系列校服品牌。2011年王苑银又发起成立了灵山县钦商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缓解家乡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近五年来,他捐助300多万元帮助别人,传播正能量,善心照亮社会,义举温暖人心。
王苑银近年来获得钦州市“五一劳动奖章”、钦州市“十大经济人物”称号、钦州市首届十大杰出外出创业青年等荣誉称号。
02邓善军
邓善军,男,汉族,现年37岁,灵山县公安局旧州派出所主要负责人。
邓善军自2003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以来,扎根基层第一线,与组员们战严寒,斗酷暑,曾昼夜伏击一周内成功破获新圩镇桂合丝厂附近路段多起持刀抢劫案;曾二十分钟内破获县城三吨桥头飞抢案;曾三十分钟内破获解放街抢劫案,身负重伤仍与亡命匪徒浴血搏斗,直至擒获抢匪,群众誉称其为“拼命三郎”。
2012年8月调到新圩派出所任副所长,渌二村治安状况迅速好转,很快变成无违法毒品犯罪、无刑事案件、无参与邪教活动、无群体性事件、无上访现象的“五无村屯”,成为钦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邓善军2014年入选广西“最美警察”(候选人)、近年来获得全区优秀社区民警、“钦州精神”青年榜样(提名奖)、钦州市十佳善执行好干部(候选人)等荣誉称号。
03叶金来
叶金来,男,汉族,现年42岁,灵山县城建监察大队大队长。
叶金来2014年1月到灵山县城建监察大队担任大队长,马上有针对性地开展节日前的市容市貌整治,为创建“美丽灵山”及“文明县城”,叶金来对县城主要路段大刀阔斧进行了新的一轮市容综合整治,逐步规范县城占道摊点的分布,一改以往摊点乱摆的现象,使灵山县城市容环境呈现出一个崭新的面貌。长期的辛劳,让他工作中突然晕倒在地,他仍然放弃休息,坚持工作,同事们在后面偷偷称他为“拼命三郎”。
2014年7月受第9号台风“威马逊”影响,灵山县城一片狼藉,绝大多数绿化树被台风扫断,存在安全隐患。正在值班的叶金来接到消息后,马上带领城监大队队员到户外清理绿化树。狂风暴雨打在叶金来和队员们的身上,即使穿着雨衣也无济于事,衣服和鞋袜都湿透了,还有随时都有大树砸下来的危险,但是他们毫不退缩,及时为市民出行扫清障碍消除安全隐患,恢复县城美丽有序的市容环境。
叶金来近年来获得钦州市“创先争优共产党员”,灵山县“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04农之勤
农之勤,女,汉族,现年48岁,广西灵山县光荣院护理员。
1982年夏季,高中毕业的农之勤回到广西灵山县丰塘镇结识了从部队回来探亲周永利并组成了家庭。1983年,周永利由于身体原因退伍,在广西北海复退军人疗养院,农之勤一边照顾光荣院的老人,一边服侍周永利,生活的重担落到了农之勤一个人的肩上。1988年8月儿子的出生使他们的生活工作压力骤然增大,为了多挣些钱补贴家用,1988年底,农之勤参加了县民政局组织的福利彩票销售,农之勤在照顾好自己丈夫的同时,还担任灵山县光荣院护理员职务,每天6点钟起床,为抗美援朝的及在部队服过役的老功臣们烧开水、送餐送药、洗衣被。每天晚上9点钟前到老人房间巡查一次,看到老人安全休息后才回到自己的家。几十年如一日,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
农之勤近年来获得灵山县光荣院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05朱旨汉
朱旨汉,男,汉族,现年46岁,浦北县寨圩中学老师。
学校里,他十年如一日坚守讲台,教书育人;生活中,他以身作则,承担多一份社会责任,不顾生命安危舍身救人。
三尺讲台,诲人不倦。朱旨汉老师从1993年到寨圩中学教学至今,十年如一日,安贫乐教,默默耕耘,干一行,爱一行。白天他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夜深人静时,他常常还在查阅资料、精选题目,自编讲义,其中的辛劳是常人无法体会的。
朱老师的精神不只是体现在讲台上,生活中更是展现出高尚的品质。2013年11月,寨圩镇受台风“海燕”影响连降大雨,江水暴涨。中午,寨圩村花根队的小学生不慎被洪水冲走,朱旨汉等三人听到呼救声后马上加入抢救,冒着随时都会有滑入江河的危险,朱旨汉不顾个人安危,快步追赶被洪水冲走的小孩,跳入江中将小学生救起。2014年2月被授予浦北县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朱旨汉近年来被评为浦北县教育先进工作者,2014年2月被授予浦北县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06何美丽
何美丽,女,汉族,现年17岁,浦北县浦北二中高三(5)班学生。
母亲严重智障,生活不能自理;妹妹患有脑瘫,连路都走不了;父亲肝癌晚期,已经撒手人寰……在这样的绝境里,17岁的何美丽,用稚嫩的肩膀、用善良和孝心扛起摇摇欲坠的家。
何美丽妈妈的病经常发作,神志不清,见人就打,瘦弱的美丽没少挨妈妈的打。但是,她从不抱怨,反而是更细心地照顾妈妈。脑瘫的妹妹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美丽就尽自己所能去照顾妹妹。洗澡,喂饭,处理大小便,美丽是妹妹最称职的“保姆”。2013年,父亲被确诊为肝癌晚期。爸爸住院的两个星期,美丽每天只要有空就往医院跑,给他擦身,喂他吃饭。虽然美丽每天都在病床前祈祷,但是病魔还是无情地将爸爸带走了。爸爸临终前,美丽跪倒在床前向爸爸保证:“爸爸放心,我会照顾好妈妈和妹妹,我们家,一个都不会少!”
何美丽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跟同学相处融洽,经常帮助同学,连续被评为三好学生”
07李子红
李子红,女,汉族,现年44岁,钦州市远鸿特种养殖职业培训学校校长。
2010年8月李子红自己筹资300多万元创办了钦州市远鸿特种养殖职业培训学校,几年来共3500多名学员,其中988人成为农村技能人才骨干,2000多人成为农村致富能手,295人成为优秀特种养殖户。通过养蛇、养龟、养蛙,直接给每户村民平均带来年利润收入6万多元。同时,以协会为平台,带动广西、湖南、四川、福建等地发展的养殖户达6000多户,为推进“就业、创业、兴业”三业行动作出了较大贡献。
李子红积极回馈社会,2013、2014年连续两年争取民政“龙腾扶贫”项目后,个人还投入30万元,先后帮助100户失地失海贫困户共450多人开展特种养殖,并带动300多户人养殖致富;从创办养殖场至今,免费为贫困群众等弱势群体赠送蛇苗5万多条;2012年至今捐助20多万元修建道路和桥梁。
李子红于2013年5月获得野生动物养殖高级技师职称,并先后荣获钦南区、钦州市、自治区“双学双比”女能手、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创业就业优秀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08杨业深
杨业深,男,汉族,现年47岁,浦北供电公司寨圩供电所设备维护班副班长。
杨业深认真抓好线损管理工作。按供电所分线分片分台区的要求,认真抓好降损工作,本人所辖台区线损稳步下降。服从安排,认真做好供电所安排的各项工作。言传身教,积极指导电工学习相关技术知识、技能操作。认真做好优质服务工作,急为用户所急,想为用户所想,努力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工作,积极为用户解决用电问题,得到了用户的好评。常出现在地下300米的矿井内;随叫随到,却未收取过一分报酬。从2009年起,他带领的矿井党员服务队的脚步遍布浦北县铅锌矿有限责任公司矿井的每一寸巷道,确保矿井用电顺畅和安全。
杨业深获得广西电网公司2013-2014年度优秀共产党。
09苏兆森
苏兆森,男,汉族,现年64岁,已退休。
苏兆森,建筑总公司的保卫科干部退休。他虽然退休了,但仍能保持一个老共产党员的为居民服务的高尚精神,积极参与社区各项工作,不计报酬、服务居民,为居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这些都得到了居民群众的肯定。
社区有一名叫黄日升的无亲无故的孤寡老人,苏兆森经常给他吃喝,有时还给钱物,并帮他找了一间房子居住,照看他的生活起居。今年暴雨来得特别猛,黄日升的小房子被水淹没,苏兆森立即联系社区居委会给他找到安居的住所,并帮他办理了低保,解决生活困难。
2000年夏,苏兆森的妻子陈桂英不幸患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14年他无怨无悔地照顾着因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
他常常不分白天黑夜,利用闲暇时间到社区各处巡视、走家串户,为确保社区居民家庭的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苏兆森近年来获得全市“十佳内保干部”、“优秀内保干部”等荣誉称号。
10陈全
陈全,男,汉族,现年46岁,钦州市全城爱心车友会创始人、法定代表人、会长。
2010年5月16日,陈全第一次参与爱心公益活动,从此踏上爱心公益之路。2011年2月,他在360网建立板块成立以“摩旅天下,公益为先”为宗旨的钦州全城摩托车队,利用周末及节假日开展爱心活动。2012年4月钦州全城摩托车队更名为“全城爱心车友会”。
陈全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号召大家、爱心义卖等形式为活动筹集爱心资金数万元,利用筹集到的爱心资金为贫困家庭带去大米、生油、面条、猪肉等生活用品,解决他们生活中的燃眉之急。陈全又积极征集过冬衣服、棉被,用爱心资金采购暖手袋、棉拖鞋等,将这些暖冬物品送到贫困家庭中,这些简单的物品不仅能保暖体温,更能温暖人心。
全城交友车队俱乐部成立至今,陈全组织开展的爱心公益活动上百次,遍布钦南、钦北区各乡镇及灵山县,关爱资助贫困孤儿及残疾学生、帮扶救助孤寡老人数百人次。
11陈锦妹
陈锦妹,女,汉族,现年34岁,灵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防科科长。
2003年6月起,陈锦妹投身艾滋病防治工作,她陪伴吸毒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到昆明、南宁、梧州、柳州、百色等地参加了HIV感染者关怀学习班和高危人群干预技能等培训班学习、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研究的吸毒人群干预调查和重点人群减少艾滋病感染预防技术研究工作中,通过扎实的“田野调查”基础,出色完成中澳、中英、中美、全球基金艾滋病防治和国际示范区在灵山县的建设。
2010年6月,陈锦妹到戒毒所开展哨点监测工作,在为其中一位吸毒人员脚上抽血时,陈锦妹被抽了血的针头刺破了手指,为了避免因职业暴露而感染上艾滋病,在心理承受着极大的精神压力和心里恐慌下,陈锦妹靠着顽强的毅力坚持全程服用了一个月的阻断药物成功阻断了艾滋病毒的感染。
陈锦妹连续4年荣获钦州市防治艾滋病工作先进个人,近年来获得全区卫生系统优秀艾滋病疫情管理员、钦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新时期“钦州精神”青年榜样提名奖、五届“钦州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
12周文倩
周文倩,女,汉族,现年37岁,广西灵山县新富养殖场经理。
2004年春,周文倩开始了她的养殖之路。2011年灵山县政府举办的首届蛇王大赛中,周文倩养殖的眼镜蛇、滑鼠蛇参赛并分别斩获一等奖、二等奖。
2012年9月3日,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播出在周文倩养殖基地录制的《“致富经”---探秘蛇王成名的背后》。同年8月,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旗鼓相当》栏目在四川德阳举办劳动竞技励志类大型系列节目,周文倩代表灵山县选手蛇王争霸夺得冠军,成为“中国蛇王”。
2013年2月3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流行无限》栏目播出专题节目:《周文倩--大山里走出的女蛇王》。
如今,在周文倩的热心帮助和示范带动下,已有100多户村民走上养蛇道路。
周文倩近年来获得广西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13梁琳
梁琳,男,壮族,现年41岁,钦州市食品总公司经管部副经理。
2000年开始坚持无偿献血,并在2005年率先捐献机采血小板。截止2014年11月,共献全血4400毫升,捐献机采血小板38份/次,折合献血总量超过3万毫升,是钦州市无偿献血量最多的人。
2007年3月参与策划和组建了钦州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利用自己休息时间积极跟随采血车到厂矿、企业、医院、部队、机关、乡镇、学校、广场等参加志愿服务工作。
2014年7月20日,超强台风“威马逊”袭击钦州后的第二天,梁琳与其他志愿者一起赶赴钦南区大番坡镇,将上级红会拨付的五万斤大米及时分发给受灾民众,晚上梁琳不顾一天的劳累到广场采血车又一次献血400毫升,以此度过他41周岁的生日。
七年多来,志愿服务时间共计1100多小时,志愿服务9000多人次;参与各项大型无偿献血宣传活动42次。
14符伟慧
符伟慧,女,汉族,现年28岁,浦北县白石水镇良田村丰木山队农民。
不拿报酬的“女保洁”。从2013年5月份起,村里推选她为“女子保洁队”副队长,管理“女子保洁队”的工作,她主动充当义务保洁员,积极帮助男保洁员到各户收集垃圾,并协助装车转运。这样一干就是一年多了,她从不要任何报酬。
不懂叫苦的“女保洁”。已是年轻妈妈的符伟慧,在家是个带小孩、做饭煮菜的“小保姆”,在地里干活却又成了“苦力工”。尽管家务很重,当“女子保洁队”她始终冲在前面,从不叫苦。
不怕恶心的“女保洁”。符伟慧发现一个丢弃在田边装满垃圾的黑色塑料袋,她毫不犹豫地去捡拾。刚要提起,塑料袋冷不防地破烂开了。塑料袋里的尿不湿和婴儿粪便就哗啦啦的掉了出来,径直沾在符伟慧的衣袖上,手掌上。符伟慧却强忍着翻滚的心理反应坚持把这些脏物转移到垃圾桶上。这件事传开后,一些有乱丢垃圾坏习惯的妇女也受到教育了,再也不敢乱丢垃圾了。
15黄东升
黄东升,女,汉族,现年35岁,浦北县白石水镇良田村丰木山队农民。
1993年的一个冬天,黄东升的母亲因脑中风突发,不幸成了卧床不起的瘫痪病人。后来,父亲也因为患上重病早早离开了人世,并留下巨额医疗债务。一桩桩辛酸的事,让一家人连喘气都吃力了。大儿子和小儿子抹干眼泪早早就跟着大人们去打工,唯一的女儿黄东升也无奈地成为了瘫痪母亲的“天天特护”。
为了照顾一个卧床不起的病弱母亲,虽已身嫁邻村,却天天回娘家、呆娘家,犹如一个嫁不出去的“剩女”。在她的心里,她真的希望一辈子都嫁不出去,永远陪伴和服侍病困的老母亲。
黄东升为了照顾好母亲,只好在邻村匆匆成家,并二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每天回到娘家照料自己的老母亲,为老母亲梳洗送饭、端水倒尿,帮老人洗擦换衣,并不厌其烦地进行每天的按摩。
16黄自群
黄自群,女,汉族,现年41岁,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护士长。
感染科这份高风险的工作令普通人望而却步,黄自群却一干就是8年。
2009年,当H1N1流感病毒在全球蔓延时,感染科接受了4名病人,科室成立特别小组,轮流对病人进行封闭治疗,而这一封闭,就是20多天。黄自群每天身着全套防护服,坚持全副武装工作8个小时,工作强度十分高。
考虑到艾滋病的特殊性,为了维护艾滋病人的尊严,黄自群在与病患交流时,都坚持“不能说的秘密”。“阿公,你的病平时要多注意哦”“阿姨,你儿子的病有点特殊,但按照医嘱治疗没问题的”工作多年来,黄自群已总结出多条交流“暗语”,既维护患者的尊严,解答家属的疑惑,又创造轻松的医疗环境。
黄自群近年来获得钦州市优秀护士、钦州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17黄春玲
黄春玲,女,壮族,现年53岁,灵山县灵城镇双鹤社区党总支部书记。
黄春玲于1983年组建家庭,至今已有31个年头。三十多年的风雨兼程,夫妻恩爱和睦,孝敬老人,邻里和睦融洽相处,赢得了社区乃至灵城镇居民的赞誉。
2013年7月份家婆患腰间盘突出,不能自理,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家婆。黄春玲不仅是个好媳妇,还是个好女儿。她的母亲年事已高,因病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黄春玲就把母亲接到夫家居住。每天6点起床,服侍母亲大小便、喂早餐,8点前赶去上班,中午下班回家煮饭,喂完饭后,已经到下午上班时间了,晚上半夜还要起来扶母亲上厕所,这样年复一年,从来没有怨言。
黄春玲的家庭并不宽裕,爱人下岗,儿子去打工,但每次上级发起慈善捐赠活动,她都积极捐款捐物。
黄春玲近年来获得全国“中华孝亲敬老之星”、“全区群众体育先进个人”、县、镇“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18覃检邦
覃检邦,男,汉族,现年47岁,新圩镇渌二村党总支部书记。
1993年末,覃检邦从军营退伍,回到家乡灵山县新圩镇渌二村。2002年,他担任渌二村党支部书记。渌二村是一个纯农业的贫困村,村里没有集体收入,群众增收缓慢。上任之后,覃检邦带领全村人民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手工加工业。共发展砂糖橘种植300亩、霸王花种植200亩,灵山土鸡养殖8万羽,先后涌现出经济树种植专业户12户,蔬菜种植专业户23户,其他加工、养殖、运输等专业户100多户。加快了群众的致富步伐。
在他和全村群众的努力下,先后建成沙田新桥、修建700多米的村级水泥道路和村委办公大楼;拓宽寨岭路和黄茅岭路两条机耕路路基,修建枫木塘桥、排洪闸桥和崩江桥;修建宋塘山塘水库和石坝水面坝,并发动渌水片区几个村委共同修建人饮工程,从根本上改变了渌二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受到了群众好评。2010年,覃检邦被评为灵山县先进人大代表。
19翟添才
翟添才,男,现年62岁,钦北区退休教师。1970年8月参加工作,1978年起担任少先队总辅导员工作。退休后,翟添才不甘愿清闲,欣然接受聘请,继续任钦北区少先队总辅导员。
翟添才经常组织带领少先队员到敬老院为老人打扫卫生、劈柴、洗衣服,给行动不便的老人洗脸、梳头,还拉着手风琴和老人一起唱歌,陪老人聊家常等。由于经常利用假日、节日带领队员到小董社区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服务,那里的老人基本上都认识他。
翟添才组织少先队辅导员对每个学校的留守儿童进行了排查摸底,造册登记,开展了“不让一个同学掉队”的活动,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对每个留守儿童进行帮扶,使他们安心学习、愉快学习,生活快乐。这几年里,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翟添才认真筹划,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捐赠了图书30000多册,为农村留守儿童建立红领巾“手拉手”书屋;为300名特困留守儿童捐赠了冬衣、书包、文具。他还组织开展了城乡儿童手拉手结对互助活动,城区的五所小学和农村小学结成了对子。
20钦州市义工联合会
钦州市义工联合会成立于2009年,共有在册义工278人,会员103人。
五年多来,联合会以“凝聚爱心、助人成长”为组织使命,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做快乐义工”的服务理念,共开展助学、助老、禁毒服务、环保等爱心活动70多期(次),共计筹集爱心资金40多万元,服务时间6000多小时。
通过义工联“爱心桥梁”助学项目,资助20名贫困学生每生每月可申请资助款100到200元;与钦州市禁毒办共同成立钦州首个由社会青年志愿者为主体组成的禁毒服务队,开展禁毒宣传活动10多期。在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同时,还将学生发展成为禁毒志愿者;组织发起多次大型公益植树活动,参与总人数700多人。2012年组织网友、学生共计250多人种植科研林1500多株,种植面积40多亩、2013年筹款购买、种植城市绿化树木1000多棵(株);2014年种植城市绿化树木8亩多;协会成立至今,已开展了30多期(次)以“弘扬美德,传播文明”为主题关心帮助孤寡老人的活动。使400多位孤寡老人得到帮助;五年多来共为贫困家庭筹资6万多元建房共计150多平方米。通过“衣缕温暖”帮扶项目启动,资助贫困家庭9到17岁的小学和初中生,让单亲家庭、残疾人家庭、留守儿童和因大病或自然灾害造成家庭贫困的孩子能像其他同龄的孩子一样开心地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