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灵山的传统文化大家知道多少?之灵山话介绍(灵山文化系列关注一)
本帖最后由 半忆的天空 于 2014-11-20 16:10 编辑灵山的传统文化大家知道多少之灵山话介绍(灵山文化系列关注一)
请转载的注明出处,谢谢!本人辛苦找资料来的。灵山人遗址:马鞍山
互联网的时代到来,让我们领略到各种中国和西方文化。在这些的背后,我想到了我们本土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我们本地传统文化有没有在慢慢流失?我们有没有在忘记?我们有没有在继承?作为一个本地人,我想我还是想借住互联网,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灵山的文化。
先来说说灵山话。
据考古发现,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灵山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自宋、明清时代,外来人口南移灵山者不断增加,他们在共同的生产斗争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共同的语言。 灵山方言是粤方言的次方言,其流行地域是以灵城为中心,包括平山、佛子、三海、檀圩、那隆等10多个乡镇。部分与邻县接壤的乡镇多操邻县方言,如石塘、烟墩、平南、丰塘部分地区操横县方言;佛子、新圩部分地区操浦北方言;武利、伯劳、文利部分地区操合浦方言。另外,灵山方言还有一些方言,如石塘苏村、平山灵家刘姓,檀圩东岸谭姓,太平仇姓操肇庆话,佛子、旧州有些地区操新民话(客家话),太平有些地区操壮话等等。
灵山的词汇有(注:只是一小部分,前面是灵山话,后面是普通话):日头-太阳, 晏昼-下午,返风-刮风,眨亮-闪电,沤雨-淫雨,山洚-溪流,岭岐-山岗,湴田-烂泥头,水茫-水渠,老衣-爸爸,阿公-祖父,公太-曾祖父,老娜-妈妈,阿婆-祖母,大伯-哥哥,细老-弟弟,细姑-妹妹,公媂-外祖父,侬儿-小孩,红花女-处女,细姨-妻妹,牛尾虱-拖油瓶,野仔-私生子,面墩-面庞,鼻公-鼻子,厅底-正厅,私厅-客厅,禾堂-打谷场,狂-慌张。
委婉语,即说话中遇上有忌讳的事物,不便真说而改用另一种说法。如:“舌”讳为“利”。因“舌”与“蚀”音近,做生意蚀本是不好的,帮“猪舌”“牛舌”叫“猪利”“牛利”。像这样的音近而改的还有:“猪肝”-“猪湿”或“猪润”。“牛肝”-“牛湿”或“牛润”
出于封建迷信思想的,如:父母与儿子命相克,不能直呼父母名字之称。如“父亲”讳为“阿哥”、“阿叔”;“母亲”讳为 “阿嫂”、“阿婶”。有的小孩小时不呼排行,而叫“阿木”、“阿水”等,这与五行相生相克有关系;又有的小孩叫“阿狗”之类,希望小孩如养猪养狗那样百无禁忌。其它的还有:“病”讳为“身子打慢”; “吃药”讳为“吃茶”;“死”讳为“过世”、“回老屋”等,也是委婉的说法。
灵山话,讲几句为 不错,表示支持,期待更新 灵灵狗 发表于 2014-11-17 17:25
灵山话,讲几句为
识讲几句优啊。 清净 发表于 2014-11-17 20:27
不错,表示支持,期待更新
努力更新中,谢谢支持。
马错得!了解好嘿戳多方言! 红花女···············:funk: 祖母密是喊做阿嫲咪?? 很好,表示支持,期待更新。
我们所说的“太阳”是“热头”而不是“日头”。
————城东某村人 我队是讲,日头 体有热头某,得晒谷! 灵山有部份人讲灵山话有滴熬! 我就不会说灵山话 观望,表示支持。
请继续 灵山话的语法
名词加后缀成分“儿”,表示细小和喜欢的感情。如“刀儿”、“棍儿”、“车儿”。“妹儿”、“哥儿”等,表示细小和喜爱。大抵相当普通话的后缀成分“子”。
人名之后加后缀成分“老”表示成年与尊重。有在名字之后、排行之后、名字和排行之后加“老”三种情况。在名字之后加的,如“定文老”、“学成老”等d捏造之后加的,如“十三老”、“十四老”等d名字及排行之后加的,如“定文十三老”等。但单位数之后的排行绝不加“老”,绝没有“二老”、“三老”的说法。也极少象普通话那样在姓氏之后加“老”以表示对年高的人的尊祟,在名字、排行之后加“老”,尊重的程度也没有那么高。
有的词组之后加“老”相当于普通话表示人的“的字结构”。如“耕田老”、“做工老”等相当普通话的“耕田的”、“做工的”。
以上的“老”是指男性,如果是女性,可加“婆”其格式及作用相同。 在外地一听到灵山话,我就觉得特别的亲切。
大家多挖掘。。 楼主对灵山话解析的还可以 ,不知你面对镜头是能不能说你 ,有胆量到我这里试试.qq.244508661 壮族人说灵山话有点像壮话 可能N年前灵山是壮族人的地盘 很多壮族人被同化成汉人壮语跟白话融合 形成特色的灵山话《转》 听说钦州坭兴陶也是壮族人发明的
页:
[1]
2